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学霸的科幻世界 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载人航天项目

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一代载人航天项目

    美联社:“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刚刚公布,中国学者庞学林和柯顿·沃克共同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泰晤士报:“史上最年轻诺贝尔科学奖诞生,庞学林刷新由英国已故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保持年龄记录。”
    法新社:“锂空气电池项目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中国天才少年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科学奖项获得者。”
    产经新闻:“巨龙之子再创奇迹,诺贝尔化学奖最终花落中国。”
    朝鲜日报:“庞学林引领中国科技进步,遗憾庞不是韩国人……”
    “……”
    相比于国外媒体酸溜溜的语气,中国媒体那就是不要钱地吹了。
    腾讯新闻:“国士无双,庞学林院士斩获中国第二座诺贝尔科学奖奖杯,中国学术界迎来庞学林时代。”
    今日头条:“震惊!我与庞学林教授不得不说的故事,原来日常生活中的庞教授竟然是这样的……”
    新浪新闻:“二十四岁的诺奖得主,庞学林院士将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全新动力。”
    观察者:“除了顶礼膜拜,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中国一日之内斩获两座诺贝尔化学奖,从某种意义上说,庞学林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凤凰网:“全球华人的骄傲,庞学林教授必将载入史册!”
    “……”
    庞学林可没有多少时间看网上的讨论和新闻。
    回复完那些祝贺的电话后,他还得继续此次香山科学会议。
    计划基本上得到与会众人认可的情况下,下午的时候,与会的这些科学家将就庞学林所列出方案的技术路线开始展开讨论。
    这种讨论比起上午的那种针尖对麦芒就要来的轻松多了。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庞学林在解释,与会的这些专家们在听。
    毕竟对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除了庞学林,谁都没有经验。
    因此,庞学林只能将整个计划书分解开来,每一个项目都一一向众人解释一遍。
    下午的会议一直持续到五点才结束,庞学林原以为终于可以休息的时候,结果左亦秋跑过来告诉庞学林,说央视的记者来了,希望对庞学林做一次专访。
    庞学林只好跟着左亦秋来到房间的会客室,看到了已经在会客室内等候多时的老熟人董青。
    “董记者,原来是你啊,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庞院士,没想到时隔一年,我们再次相见,你已经是传说中的诺奖大佬了。”
    “哈哈,董记者说笑了。”
    “……”
    去年董青采访庞学林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比较熟悉了,因此这一次,两人聊得很轻松。
    “庞院士,这次采访比较正式,除了晚上的《news联播》外,我们还会在稍后的《jd访谈》放出专访的全部内容,对于我接下来要提的问题,你需要准备一下吗?”
    庞学林笑着摇了摇头道:“不用了,直接开始吧。”
    如果放在以前,庞学林说不定还会稍作准备,如今经过基因优化药剂的改造之后,论起思维敏捷,他已经丝毫不逊色于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天才,自然不会在这种情况下露怯。
    董青对一旁的摄像师打了个眼色,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第一个问题。”
    “庞教授,请问你是什么时候接到自己获奖的消息的呢?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庞学林道:“应该是上午十点半左右吧,当时我正在开会,结果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赫伯特·格林先生突然打电话过来,我当时接起来的时候还有点懵。”
    “有点懵?你是对自己得奖很意外吗?”
    “倒不是意外,怎么说呢?就是没想到格林先生会直接打电话过来,因为我当时在讨论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压根没想那么多。”
    “那你对自己获奖怎么看?而且根据记录,你已经打破了由英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所保持的最年轻的诺贝尔科学奖项获奖记录,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庞学林道:“获奖我是有心里准备的,毕竟这段时间网上传了这么久。至于说破纪录这件事,我对劳伦斯·布拉格先生很尊敬,能够破布拉格先生保持的记录,我很荣幸,我也希望将来有人能够继续突破我的记录,因为这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谢谢庞院士,那你获奖之后给家人打过电话吗?和他们怎么说的?”
    庞学林有些尴尬地笑道:“我还没和我爸妈通过电话。”
    “啊?”
    董青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庞学林笑道:“我父母给我发过微信,不过也没多说什么,他们知道我比较忙,所以平时没有事的话,很少主动联系我,一般都是我有空的时候联系他们,一家人再聚一聚。”
    董青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你的朋友、同事呢?和他们有聊过吗?”
    庞学林点头道:“这个有很多,获奖之后,我至少接到过二十多个祝贺电话,有来自大洋彼岸我研究生时期的导师陶哲轩,普林斯顿的德利涅教授,爱德华·威滕教授,也有来自欧洲的舒尔茨教授,法尔廷斯教授。当然,更多的是国内的同事,朋友,还有学生……哦,对了,柯顿·沃克也给我打了电话向我表达祝贺,然后我同时也向他表达了祝贺。”
    董青忍不住笑道:“两个诺奖大佬之间相互祝贺,场面应该很有趣。”
    庞学林笑着点了点头。
    董青道:“那能说说你和柯顿·沃克先生的故事吗?外界关于你们俩之间的交集,可都是出自柯顿·沃克教授之口,你好像从来没有向媒体聊过这方面的话题。”
    庞学林哈哈一笑,说道:“有柯顿·沃克帮我吹牛,我自己再主动去吹自己,会不会太高调了?”
    “哈哈!”
    董青朝庞学林竖起了大拇指,说道:“但是我们就是想听一听你自己怎么吹捧自己呀。”
    庞学林脸上故意露出勉强之色,笑道:“那我就试试吧。”
    “第一次见到柯顿·沃克教授的时候,在普林斯顿的一次冷餐会上,就是我在普林斯顿作报告,然后意外证明了波利尼亚克猜想那回……”
    “当时看到柯顿·沃克教授第一眼,我觉得他是个骗子。”
    “骗子?”
    董青有些惊讶。
    庞学林笑道:“对,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推销保健品的那种,他当时和我说他能搞定锂空气电池,然后把锂空气电池的未来有多么多么美好向我吹嘘了一遍,其实,当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我很清楚锂空气电池面临的困境。直到他告诉我通过石墨烯隔离锂空气电池的水性电解质的时候,我才来了一点兴趣。因为这个想法和我当时对于锂空气电池项目有些不谋而合。”
    “然后我们越聊越投机,柯顿·沃克教授便向我提出了合作研究。但考虑到这一技术的敏感性以及研发经费投入问题,我要求柯顿·沃克教授必须来江大工作。我原本想着对方会不会犹豫一下,毕竟普林斯顿与江大,客观上这两所大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没想到对方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柯顿·沃克教授已经被美国的产业界拉黑了,在普林斯顿也不受重视……”
    “……”
    这场专访持续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才算结束。
    因为时间紧迫,董青婉拒了庞学林吃饭的邀请,直接启程回城。
    当天晚上的《news联播》中,央妈很罕见地给了庞学林将近十分钟的报道时间,将他在学术界展露头角以来的所有成就均介绍了一遍。
    在新闻的最后,央妈这样报道:“庞学林教授作为我国的国宝级战略科学家,不辱使命,引领科技创新,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卓绝的贡献,让我们向庞学林教授致敬。”
    《news联播》结束后,《jd访谈》同步播出了董青对庞学林的专访。
    庞学林和董青之间俏皮的对话,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哈哈,第一次看到庞教授有如此生活化的一面,感觉庞教授和正常的年轻人没什么不同。”
    “是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人家的脑子里装的是黄金,我的脑子里装的是茅草。”
    “你们难道没发现庞教授越来越帅了吗?比娱乐圈里那些小鲜肉帅多了,怎么办,我感觉我要粉上他了。”
    “哼,你才知道呀,我家爱豆岂是娱乐圈里那些妖艳贱货可以比的……”
    “放开我老公,谁也不许和我抢……”
    “……”
    就连庞学林也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竟然不知何时有了一支专属粉丝团,这些粉丝们的战斗力,即使在饭圈女孩中,也属于佼佼者。
    用其中一名粉丝的话说:“这叫始于才华,陷于颜值……”
    虽然他平日里基本上没怎么发微博,但是从开通到现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庞学林在微博上的粉丝数已经突破了两千万。
    这可是实打实的粉丝数,和那些买粉的有着本质区别。
    对此庞学林倒没怎么在意,他现在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香山科学会议上。
    这场香山科学会议整整持续了三天时间,才算结束。
    会议报告出炉后,将提交最高领导层做出最终决策。
    庞学林原本以为,接下来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结果香山会议结束后,他又被叫进了大内,参加了一场更高层级的会议。
    最终,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高层决策通过了庞学林提出的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的项目计划。
    这个计划的名字被命名为中国新一代载人航天项目,庞学林成为了该项目的总指挥。
    只不过这个计划的出炉,显得有些无声无息,非但媒体上没有任何报道,就连在内部,也处于绝对保密阶段。
    按照庞学林的计划,这个项目短期内主要进行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突破,然后根据技术突破的进展,分批拨付相关经费。
    于是在计划启动的第一天,第一批一百亿rmb的科研资金直接打到了钱塘实验室内。
    好不容易等这些工作全部忙完,庞学林才专门抽出两天时间,陪姚冰夏在京城周边好好玩了一圈,这才搭乘专机返回江城。
    回到江城的第一时间,庞学林直接找来飞刃材料项目组全体成员,就飞刃材料的升级改造方案重新过了一遍,然后要求项目组与新凯材料有限公司对接,尽快实现飞刃材料量产。
    直到这时,庞学林才开始有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常温超导的研究上。
    事实上,在庞学林从黑暗森林世界获得的奖励中,并不存在常温超导的相关技术。
    当初在黑暗森林世界,维德他们之所以搞出了那条长达二十多公里的超级电磁弹射轨道,完全是不计成本堆资源堆出来的。
    单单用于维持超导效应的铌钛合金以及液氦,就耗费了数万亿美金。
    在现实世界,庞学林根本不可能这么做。
    因此,他必须另辟蹊径,寻找到具备普遍意义的超导体物理学机制。
    所谓超导体,指的是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
    超导体的发现与低温研究密不可分。在18世纪,由于低温技术的限制,人们认为存在不能被液化的“永久气体”,如氢气、氦气等。
    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杜瓦制得液氢。
    1908年,荷兰莱顿大学莱顿低温实验室的卡末林·昂内斯教授成功将最后一种“永久气体”——氦气液化,并通过降低液氦蒸汽压的方法,获得1.154.25k的低温。
    低温研究的突破,为超导体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界,对金属的电阻在绝对零度附近的变化情况,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纯金属的电阻应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并在绝对零度时消失。
    另一种观点,以威廉·汤姆逊(开尔文男爵)为代表,认为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的电阻在达到一极小值后,会由于电子凝聚到金属原子上而变为无限大。
    1911年2月,掌握了液氦和低温技术的卡末林·昂尼斯发现,在4.3k以下,铂的电阻保持为一常数,而不是通过一极小值后再增大。因此卡末林·昂尼斯认为纯铂的电阻应在液氦温度下消失。
    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卡末林·昂尼斯选择了更容易提纯的汞作为实验对象。
    首先,卡末林·昂尼斯将汞冷却到零下40c,使汞凝固成线状;然后利用液氦将温度降低至4.2k附近,并在汞线两端施加电压;当温度稍低于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表现出超导状态。
    后来,经过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超导体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完全电导性、完全抗磁性、通量量子化。
    所谓完全导电性,又称零电阻效应,指温度降低至某一温度以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完全导电性适用于直流电,超导体在处于交变电流或交变磁场的情况下,会出现交流损耗,且频率越高,损耗越大。
    交流损耗是超导体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宏观上,交流损耗由超导材料内部产生的感应电场与感生电流密度不同引起;在微观上,交流损耗由量子化磁通线粘滞运动引起。
    交流损耗是表征超导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交流损耗能够降低,则可以降低超导装置的制冷费用,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第二,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抗磁性”指在磁场强度低于临界值的情况下,磁力线无法穿过超导体,超导体内部磁场为零的现象,“完全”指降低温度达到超导态、施加磁场两项操作的顺序可以颠倒。
    完全抗磁性的原因是,超导体表面能够产生一个无损耗的抗磁超导电流,这一电流产生的磁场,抵消了超导体内部的磁场。
    超导体电阻为零的特性为人们所熟知,但超导体并不等同于理想导体。
    从电磁理论出发,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若先将理想导体冷却至低温,再置于磁场中,理想导体内部磁场为零;但若先将理想导体置于磁场中,再冷却至低温,理想导体内部磁场不为零。
    对于超导体而言,降低温度达到超导态、施加磁场这两种操作,无论其顺序如何,超导体超导体内部磁场始终为零,这是完全抗磁性的核心,也是超导体区别于理想导体的关键。
    第三,通量量子化效应,又称约瑟夫森效应,指当两层超导体之间的绝缘层薄至原子尺寸时,电子对可以穿过绝缘层产生隧道电流的现象,即在超导体—绝缘体—超导体结构可以产生超导电流。
    约瑟夫森效应分为直流约瑟夫森效应和交流约瑟夫森效应。
    直流约瑟夫森效应指电子对可以通过绝缘层形成超导电流。
    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指当外加直流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除存在直流超导电流外,还存在交流电流,将超导体放在磁场中,磁场透入绝缘层,超导结的最大超导电流随外磁场大小作有规律的变化。


同类推荐: (gb)暗夜无归(高h)在色情游戏里被迫直播高潮(西幻 人外 nph)变成剥削阶级的勇者懒得拯救世界(西幻np)双穴少女和她的触手男友如果人外控痴女成为了勇者大人我的属性修行人生快穿黑化:病娇哥哥,坏透了!火神冰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