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大明1617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商报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商报

    大明1617 作者:淡墨青衫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商报

    马车辚辚而行,湖州府城并不很大,几乎转瞬即至。

    方从哲下车时,看到府邸门前已经停了七八辆马车,当下回首对朱国桢笑道:“你看,现在大家都不愿坐轿子了。”

    “张文澜不是说过么,士大夫以人役为牛马,还妄谈什么仁义。”朱国桢也是一笑,说道:“我辈读书几十年,为官几十年,总不能叫一个黄口小儿给嘲笑。这话一传出来,我便再不坐轿子了。”

    方从哲道:“那么轿夫们可都没有饭吃了。”

    “方前辈你也迂了。”朱国桢不客气的道:“同样也是张文澜的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抬轿子能去赶车去,能做别的营生,马车多了,市面更发达了,工商业用的人就多了,省下来的几个轿夫还怕找不到活计做?”

    方从哲微微一笑,朱国桢以为自己落后于时代,岂不知方从哲是在有意的试探于他。

    朱国桢这样七十多岁的人,常看邸抄的同时,对和记发行的“商报”也十分关注,和记商报已经在南京和杭州多地发售,其实也算是半卖半送。

    方从哲现在每天也看,除了工商业的消息为主外,对外贸易的信息,台湾和荷兰那边的信息,还有北方的商业特色,和记的日常经常,包括保险费一类的和记费用收取的细节也是都有。当然也有很多花边新闻,包括京师官场的动向,甚至官员家里流传出来的一些市井传言,八卦消息,连方从哲有时候也觉得相当有趣。

    还有一些话本和,戏曲的连载,相当多出色的作品都是和记买下了版权,别的书行不能刊印,只能由商报来连载登录,所以也是吸引很多人持续买下报纸的原因。

    很多优秀的话本作者,由于赚不到钱只能放弃爱好,明末时出现了长篇的萌芽,比如三言二拍一类的作品已经相当优秀,最优秀的肯定是金瓶梅,可谓中国古典长篇的巅峰作品之一。

    由于写作需要长时间耗费精力,没有金钱支持的肯定坚持不下来,比如三言二拍的作者凌蒙初,就是有名的士大夫和官员,很多优秀的作者却没有条件继续写下去,商报创办之后,和记购买了不少版权,也算是养活了不少作者,很多作品应该原本不会出现,或者不会流传于后世,也算是和记花了不多的钱,为华夏的文化事业做了相当精采的贡献。

    对这些事方从哲肯定不会在意,士大夫在乎的是学术成就,立功立德立言,野史不在这些事的范围之内,就算普天之下一部也没有,方从哲也不会觉得文教之事有什么不妥当的。

    方从哲看商报,主要看的就是记录的张瀚的言行举措,包括和记的一些动向。

    最近这两个月来,和记侧重点在于记录张瀚在新平堡的居住情形,张瀚于堡内燕居,每天到白洋河垂钓,近来接见的人并不多,算是真正的韬光养晦的情形。

    商报的记录十分巧妙,似乎就是张瀚迫不得已退位隐居,这会引发什么样的情绪,还有怎样的心理上的反弹,方从哲也是相当清楚。

    此外就是一些物流交通的信息,和记在卫辉和归德两地又开辟了新的物流线路,应该是搞定了当地的官绅和宗室。

    另外就是前几个月宣布重收海事险保费之事,不仅在南京和苏松常一带引发轰动,更令杭州和湖州的商人为之激动不已。

    湖州这边已经有相当多的商人在考虑合资买船或造船之事,江南曾经也是造船的最大的基地,郑和出海的那庞大的舰队和宝船都是在长江沿岸建造出来。由于郑和出海劳民伤财,从仁宣之后大明朝廷就不复造船出海,更有刘大夏将昔日的造船资料一火焚烧,简直是莫名其妙之至。

    到隆万开海之后,江南的生丝和丝绸,还有大量的瓷器,茶叶都在开海禁之后大量出口,除了泉州港口外,江宁这边也开始贸易兴旺,不少商人开始集资或独资造船,虽在规模上还不能和闽粤两省相比,毕竟江宁苏州一带也成了海贸兴旺之所,大船也不在少数了。

    和记开始卖海事险之后,出海开始成了稳赚不赔的好买卖,或者是最多小赔,不至于一场不慎就满盘皆输。一艘船连船资带货款最少十几万两,就算是巨富也沉不起一艘船,很多大士绅商家都是合股凑资买船造船,再凑钱办货。

    一艘海船出去,再带一船货回来,一进一出就是半船的银子可赚,一趟平安回来就能回本,第二趟开始就是暴利。

    投资两万银子,半年回本,下半年就能赚回两万。

    前提当然就是海船平安无事的回来,然而在和记出现之前,海上最险恶的还不是台风带来的风暴,而是层出不穷的海盗。

    海上的海船孤帆而行时反而是最安全的,一旦出现同伴,说是海商,其实商盗不分,前脚还能言笑不禁,转头就能反目成仇。

    要紧的就是两艘船上是不是都有足够的守备力量,如果力量相当反而能平安无事,如果力量不对等,多半就会发生一场海上厮杀。

    杀人越货,在海上太常见了,几乎每时每刻都会发生。

    特别是风平浪静,而又不得不经过的航道之上最为危险。

    在宋时,由于主要贸易和移民都是往南洋,在南沙群岛一带沉船着实多,那里风浪急,暗礁多,沉船在所难免。

    到了明末的对外贸易,以往日本和吕宋为多,这两地的航道相对要安全的多,叫海船损失的主要原因就是海上的群盗。

    和记出现之后,将群盗一扫而空,现在闽浙往吕宋和日本的航线无比安全,甚至往南洋各国也要安全许多。

    这使江南一带的造船业如井喷一样的发展着,甚至很多大官绅商人们是捧着银子到处去买船,然而造船之事急不得,一艘海船从搭建龙骨到竖起桅杆和搭上甲板,最少都需要经历一年半以上的时间。

    此前出海相对冒险,愿意行险一搏的多半是海商,士绅们最多投资一部份进去,赔或赚都无伤大雅。

    自和记收海事险之后,出海的风险不仅杜绝了最大的威胁,连风浪造成的损失和记也照赔不误。

    从概率学上来说,和记赔付的支出远小于大量收取海事险的收益,加上平安状的收入,海贸越旺盛,和记的收益就越多。

    看的出来此点的人并不多,甚至有不少官绅嘲笑和记是冤大头,但并不妨碍他们争先恐后的去购买海事险和平安状。

    方从哲从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为翰林,再为相国,一生在宫廷和内阁中不知道经历过多少阴谋诡计,和记的用心,旁人看不出,他自然是看的出来。只是和记的这种作法就是标准的阳谋,摆在明面上的利益,由不得你不来取。

    而且和记虽然大赚特赚,也间接促进了江南闽浙对外贸易的大为发展,由此受惠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船场日夜赶工,那些东主当然要给造船的工人和匠师们涨工钱,工人们多赚了钱,自然会拿出来消费。

    日常的百货业也由此发达,地方上也更加富裕。

    很多无业之人,现在能轻松的找到工作,并且赚取不菲的工钱。

    这都是和记这两年来给地方上带来的变化,哪怕是对和记有最深成见的人,也是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而方从哲还在近期的和记商报上看到,现在江南闽浙的商人可以向和记订购海船,价格相当不菲,可是比起海贸的利润来,再贵的价格也可以接受。

    况且也不止一人见过和记的海船,从天津到登莱,再到南京和泉州,和记的船队一直不停的北上和南下。

    那些漂亮船身的帆船与泰西来船并无区别,论起稳当和水密舱的功能,可能不及福船。可是载货的数量和船身的速度,这些大帆船又是将福船和沙船远远甩在身后。

    现在连方从哲也能分的清楚各种帆船,包括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大帆船,盖伦船,纵帆船,各种船只都明码标价,除了没有安装火炮之外,与和记本身的船只也没有任何的区别。

    方从哲都不太理解,和记称雄海上,占据台湾的本钱就是那些大船,为了赚钱连这些大船也卖,岂不是将手中的利器与人?

    倒是后来才慢慢想明白,这些船只并没有装上火炮,船行虽速,却并没有自保之力,在和记的舰队之前,仍然不堪一击。

    由此方从哲相当的感慨,和记做事真是汤水不漏,而且从来不想着自己吃干抹净,不给别人活路。

    每一个举措,看似方便别人的同时,最大的获利者还是和记自己。

    在给别人方便的同时,赚取最大利益的还是和记。

    通过种种细节和观察,得到相当多的结论,已经使方从哲更无心出世再趟现在的浑水。

    江山代有才人出,最少方从哲的感觉来说,现在大明想对付和记已经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了,如果在五六年前,和记刚发展的时候就痛下辣手,那时候和记可能会被重创。

    现在和记已经在南北两边都已经扎下根来,并且南有台湾,北有草原,方从哲不觉得大明君臣还有什么机会。

    还好现在都是各退一步,方从哲才稍稍放心,他感觉自己时日不多,身体越来越差,此前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可能会成为亡国之人,大明有再多不好,神宗皇帝当年怎么混蛋,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国家,他曾为翰林,为阁老,是掌握过最高权力的人,如果大明在他身前亡国,这种痛苦普通人是不能理解的。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商报

    -


同类推荐: 潘多拉的复仇(高干,nph)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就算是死馆的展开也要努力活下去【快穿】睡了男主后我死遁了(NP高H)不小心撞见父亲与妹妹的情事后这游戏也太真实了痴迷诱惑(女诱男、高H)顶级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