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17章 思考

第17章 思考

    第17章 思考
    三更时分,岑丹初起床巡夜,步入夜色之中。
    队长职位不高,却非常重要,直接与士兵打交道,就像现代的连主官一样,是真正的基层带兵人。
    军官再往上走,哪怕只是把总、千总,也不再直接带兵,通过层层指挥,把军令传递到队一级。
    统帅的军令,最终将传达到队一级,由队长带领伍长执行。为统帅者,如果不知如何带兵,不知队一级的运作,无疑是不合格的。
    岑丹初做了队长,不必再站岗放哨,但需要起夜巡营,把标营各个哨位检查一遍。
    今晚轮到三队巡营,队长、队头、队副三人分时巡查。丹初资历最浅,挑选三更时分巡营。
    这个时间段很不好。人刚刚睡着,又要起床巡查。巡查一遍要小半个时辰,回来后又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西风渐紧,月亮被乌云所遮,星光稀微。
    若说帝星晦暗、王气不振,自然是迷信。可看天气,似乎又要下雨。若再像三月初那样大雨十日,情况可就不妙了!
    丹初巡视过全营,费了小半个时辰。回到三队,见哨兵已经换成了曹煜。
    见到丹初巡营归来,曹煜依然一丝不敬地问对口令,作风相当严谨。
    经过十几天的相处,丹初已经融进了三队,与几个伍长打成一片。
    十个伍长里,有三人最为出色,分别是匡时、曹煜、吴捷。
    匡时最年轻,二十出头,头脑灵光,有勇有谋,乃将帅之才。曹煜年纪最大,老成持重,经验丰富,乃守成之才。还有一个吴捷,年近三十,勇不可当,箭无虚发,乃先锋之才。
    岑丹初已经盘算好了,下步扩军,在队与伍之间增设三哨,就以三人为哨长。
    吴捷作一哨哨长,临战充先锋;匡时作二哨哨长,临战充中军;曹煜充三哨哨长,临战充后卫。
    巡营一周,环营走了两三里路,丹初睡意全无,干脆曹煜聊了会天。
    “老曹,最近队里有什么动静?兄弟们都在想些什么?”
    曹煜搬弄下火堆,放下烧火棍,说道:“兄弟们都很挂念家眷,期盼早日团聚。都说刘铁棍拥兵自重,迟早必会降清。老营驻扎在黄沙镇,离全州、武冈很近,处境危险。”
    刘承胤恣意跋扈,世人皆知。一个小小伍长,都知道他不可靠。永历帝竟还幻想依附于他,岂不悲哉?
    岑丹初心中涌起一股悲凉,旋即说道:“老营的事,大家可以放心了。大帅已经做过决断,连夜派人向黄沙镇送信,请马镇携带老营来桂。”
    曹煜的家眷也在黄沙镇,闻此消息,异常欣喜,说道:“大帅英明,兄弟们都可安心了。”
    丹初问道:“请教老曹,何以认为刘铁棍必反?”
    曹煜为人谨慎,说话很收敛,对道:“当年,何督师在湖广,有权节制刘铁棍。铁棍不服,派兵到督师老家,以索饷为名,执其子。督师无奈,与之联姻。
    “去年,清虏寇湖广,督师左支右绌,屡战屡败。铁棍为督师亲家,忌督师出己之上,不派一兵一卒,坐视督师溃败。
    “我听说,督师使节、亲军过武冈,铁棍必折毁之、抢掠之。是故,督师部下过湘南,往往绕过武冈。铁棍对待亲家尚且如此,又焉能指望他忠于朝廷?”
    一个伍长都知道刘承胤必反,可知他将来必会降清。
    岑丹初百感交集,与曹煜寒暄片刻,回到帐内休息。
    队长是低级军官,和士兵睡在一起。账内睡着第一伍、第二伍八名军士,此刻磨牙放屁,鼾声四起。
    岑丹初睡不着,默默思考起来。
    自从穿越以来,他已经目睹了各种乱象惨状,心硬如铁。他立下了战功,取得了焦琏的信任,在军中暂时站稳了脚跟。
    焦琏是个好领导,没有歪心思,满腔忠义,勇猛敢战。跟着他,自身的安全不成问题,还可以慢慢积蓄力量,徐图壮大。
    只是,焦琏有将才而无帅才。南明内忧外患,波谲云诡,以焦琏的才干,恐怕难以应付如此复杂的局势。岑丹初穿越前是个中年社畜,嗜好历史军事地理。他知道焦琏这个人物,却并未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
    大概,他和“岭南三忠”、“永历四将军”一样,都以忠义气节闻名后世。至于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则远远不及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等人。
    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目前而言,局势正在恶化。但焦军士气振作,上下一心,未来仍可一战。自己身处标营,发展势头很好,应当再接再厉,在大局糜烂之前,积蓄好力量,争取能够自领一军。
    放眼长远,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穿清不造反,菊套电钻。投降满清做奴才,对于岑丹初来说,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
    造反有可能成功吗?当然是有的。
    满清以异族临御华夏,得国太易,基础脆弱如纸。
    论兵力,满清的核心军事力量是满洲八旗。入关前,满洲八旗有三百零九个牛录,加上十八个半分牛录,总兵力不到六万。
    满清人少,对兵力数量讳莫如深,公文从不披露军队数量。即便是满文老档,也绝少记录披甲人数。
    努尔哈赤时期,每牛录披甲数有着明文规定:每牛录出10名“白摆牙喇”(重甲骑兵)、40名“红摆牙喇”(甲骑兵)、50名步兵。
    其后,满洲八旗多年征战,伤亡较大,每牛录可出兵数也在不断减少。入关以后,满洲穷全族之力,总兵力肯定不超过六万。
    满洲八旗之外,则为蒙古察哈尔八旗(内属蒙古),总兵力不到三万。
    蒙古八旗之外,为汉军八旗。算上四王一公,总兵力不超过六万。
    另有外藩蒙古,总兵力当有数万。
    这些兵力是满清的核心军事力量,总共算下来,肯定不超过二十万。八旗总人口更少,还不到一百万。
    南下过程中,大量明军投降。这些降军忠诚度有限,只要形势一变,很可能就会改旗易帜。
    清初时,降将屡屡反正,抗清义军更是层出不穷。直到康熙十二年,三藩发动叛乱,应者云集,就连京师都有人响应。
    此外,满清暴虐横行,屠城、圈田、逃人、投充、剃发等暴政不胜枚举。
    若有英明之领导,严密之组织,有力之措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仍然很有希望。
    具体该怎么办呢?不外乎足兵足食。
    要想足兵足食,在这个乱世,可谓难矣。但也有两条可行之道,或许可以绝境翻盘。
    其一,效法郑成功,垄断贸易。广西不临海,这条路暂时走不通。
    第二,效法李自成,均田免赋。这倒是个屡试不爽的办法。
    历代开国之初,都实施过不同程度的均田,以抑制土地兼并,争取农民支持。
    就连野猪皮也曾提出“计丁授田”的政策,把辽东的土地分给俘虏的辽人。皇太极承其后,实行“编民为户”,又制订《离主条例》,改汉人农奴为民户,刺激了辽人的生产积极性。
    满清掳掠辽人,但配以妻子,分给牛羊、土地。辽人衣食无忧,谁还顾及民族大义?谁还愿为明朝卖命?
    李自成也提出过“均田免赋”、“均田免粮”、“三年不征”等口号,获得了农民的支持。
    大顺军不如明军精锐,屡战屡败,几次都差点覆灭。但由于赢得了民心,李自成屡败屡起,终于消灭了大明朝。
    在这个时代,均田真的可行吗?
    没有干部队伍,又该如何实行均田?
    或者,将均田与屯田结合?亦或是减租减息?
    永历帝是个扶不上墙的阿斗,将来,若自己真的坐大,是扶大明,还是另起炉灶?
    带着许多疑问,岑丹初进入了梦乡。
    (本章完)


同类推荐: 不服管教的小太妹(np)普女可以不恶毒吗长吉(NPH强制暗黑)蛊惑(古言父女1v1,he,高辣)大雕的梦想死皮赖脸缠上反派后(1v1 h)隐秘 (公媳 H)HP食死徒们的共同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