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崇祯重振大明 第493章 复辽志士

第493章 复辽志士

    东江镇出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京城。
    与之一同传回的,还有庄际昌病逝的消息。
    朱由检得知毛文龙出兵的消息后,感到颇是欣慰——
    这个有些拥兵自重的将领,在得到封地赏赐后,到底还是愿意听从朝廷命令。
    不过,在知道庄际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后。朱由检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庄际昌忠于朝廷、是为复辽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朝廷不能亏待这样的人。”
    又向吏部官员吩咐道:
    “庄际昌虽是正六品侍讲,但他担任的东江领长史一职,是正五品。”
    “要按正五品官员追赠,而且要像殉节官员一样定为殉职,褒扬这样的忠臣。”
    吏部尚书杨景辰是庄际昌的同乡,两人都是晋江人,闻言立刻说道:
    “翰林院属于礼部系,庄侍讲又是在外藩去世。”
    “臣以为可追赠鸿胪寺少卿,正合鸿胪寺拥有的诸蕃入贡职责。”
    朱由检点头颔许,觉得追赠鸿胪寺官职,对庄际昌还是比较适合的。
    但是少卿的职位他感觉有些低了,为了表示对庄际昌的赞许,朱由检决定道:
    “少卿的少字去掉,追赠鸿胪寺卿。”
    “让礼部拟定谥号,在《邸报》、《京报》上发讣告。”
    “庄卿是皇祖最后一科的状元,朕本是打算大用的。”
    “可惜天不假年,突然就离世了。”
    此时此刻,朱由检真有些惋惜没有更重视这个人材,让御医关注他的身体。
    这样勤勤恳恳、临死前都想着朝廷命令的官员,实在是不多了。
    朱由检打算大张旗鼓地表彰庄际昌,号召所有官员向庄际昌学习。
    所以该有的待遇自然要都加上,包括拟定谥号、发布讣告等等。
    甚至,他还打算按照紫阁贤臣的待遇,给庄际昌册封神位、给他后人封爵,扩大他的影响力。
    所以,他继续道:
    “毛文龙在奏疏中,提到要把功劳让给庄际昌,请求给他的后裔封爵。”
    “这件事诸位怎么看,是否应该答应?”
    群臣听闻此言,都有一些诧异。
    因为海外封爵的事情,皇帝早就通过海外戒严夺了过去。
    以前也从没有和大臣商量,最多和理藩院大臣说一下。
    没想到这件事却被拿到常参会议上来说,这让听到的大臣,都有一些诧异。
    仍在兼任兵部尚书的袁可立道:
    “太祖有令:文官不许封公侯,除非是立下开国一般的功勋。”
    “庄际昌是文官,又没有立下殊勋,按理说是不能封爵的。”
    “但是如果毛将军执意让功,陛下也可从权。”
    朱由检点头颔许,又听礼部尚书温体仁道:
    “陛下先前规定,海外诸侯可向朝廷申请册封附庸贵族,伯爵可册封爵士。”
    “臣以为可让毛将军请求,为庄际昌封爵士。”
    这也是一个办法,但是在朱由检看来,封得有些低了。
    为了让所有人知道自己复辽的决心,他向群臣说道:
    “庄际昌虽在东江领任长史,但他却是朝廷官员。”
    “这样忠君为国的人,怎么能册封为藩国的贵族呢?”
    “要封也要封朝廷的爵位,朕打算追封为男爵,后裔世袭爵士。”
    “毛文龙的让功大可不必,但是要让他把义州让出来,这个城池和周围方三十里地方,留给庄际昌的后裔做封地。”
    “让毛文龙向其它地方扩展,补回这块封地。”
    义州就在镇江对岸,是辽东和朝鲜通商的一个口岸,这座城市对东江领称得上是宝地。
    朝廷掌握住这块地方后,将来在收复辽东后就能通过镇江出兵东江,让东江不敢有异心。
    所以群臣一听就知道皇帝在削弱东江领,方便以后拿捏。
    显然,皇帝对毛文龙的犹豫不是没有芥蒂。这次分出义州就是一个警告,让他以后老实点。
    否则朝廷能把东江领更多的精华地块分出去,只给他留下贫瘠之地。
    庄际昌再怎么说也是文官,朝堂上晋江出身的大臣又多。所以他这个有些破格的封赏,并没有人反对——
    更何况他们反对也没用,皇帝对海外封爵的事情能够一言而决。
    接下来皇帝册封庄际昌为义州城隍,那就更称得上顺理成章了。
    庄际昌的身后待遇也最终定了下来:
    追赠鸿胪寺卿、三等男爵,谥忠简,拟封义州城隍。
    这和许多紫阁贤臣的待遇,几乎一模一样。
    群臣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何皇帝把这件事拿到常参上讨论。
    再想到忠简这个谥号,是前宋三呼过河的宗泽用过的。皇帝明显是打算把庄际昌塑造成宗泽,喊响复辽二字。
    善于揣摩上意的温体仁,在朝会结束之后,立刻召集礼部新成立的宣传司官员,让他们对庄际昌去世这件事,做一个宣传规划。
    他要迎合皇帝的意图,把庄际昌往宗泽的方向塑造。
    所以报纸之上,很快发布了庄际昌的讣告。还有一些同僚,对庄际昌的怀念。
    京城的百姓在得知庄际昌三呼复辽而死后,也很快把他和三呼过河的宗泽联系起来。
    皇家乐团的戏剧团,更是着手创作宗泽与岳飞的戏剧。
    钱谦益、张溥等文人,也在报纸上大力称赞。
    一时间,庄际昌、宗泽这两个名字,很快在京城流传开来。
    尤其是庄际昌的状元身份、还有他英年早逝,更让很多人感到惋惜。
    更有一些官员受到触动,主动投笔从戎,加入复辽大业。
    刚办完父亲丧事、回到翰林院任修撰的陈子壮,就是其中之一。
    他和庄际昌是同科,是万历四十七年的探。在得知庄际昌的事迹后,他心中哀恸之下,写了一封奏表,请求去东江领任职——
    他要去东江领看着,帮庄际昌办好身后事。
    朱由检对于这种行为,当然极为赞赏。当即升陈子壮为侍讲、兼任东江领长史,和庄际昌之前的职位一模一样,鼓励他继承庄际昌遗志。
    这件事在翰林院引发了轰动,陈子壮赴任之时,很多同僚送别。
    京城得知这件事的士民,也对陈子壮大加称赞。认为这个探,不输于同科状元。
    就连朝鲜使臣,在见到这一幕后,也忍不住感叹:
    “大明有此志士,将来必能复辽!”“我当劝说大王,尽快把世子送来。”
    向朝鲜国王写了一封奏疏,说明京城士民对庄际昌之死的反应。
    认为大明的民气已经被调动,建虏不可能挡住使出全力的大明,朝鲜不应该再犹豫,要彻底倒向大明这边。
    这封奏疏,传到汉城的时候,朝鲜君臣也沉浸在毛文龙出兵的震撼中。
    多少年了,毛文龙一直是步步后退,对建虏的牵制也只是鼓噪声势。
    他们以前对此多有怨言,认为毛文龙没胆子。
    哪想到这次毛文龙竟然倾巢而出,深入建虏腹地。
    以至于得到消息的朝鲜君臣先是不信,然后就惊慌失措——
    他们担心毛文龙惹怒建虏,建虏再派兵打过来。
    凭毛文龙在东江领留下的两千人,他们觉得是绝对挡不住建虏的。
    所以一些臣子,已经劝朝鲜国君向江华岛暂避。
    朝鲜国君对此也有些意动,险些就下令迁往江华岛。
    但是这个时候,洪承畴拿出了决断。他在听说这件事情后,以驻朝大臣的名义严令朝鲜君臣留下。不能建虏没来,他们就提前逃遁:
    “大王若是如此,传出去还有什么颜面?”
    “朝鲜上上下下,又如何看待大王?”
    把提议逃跑的臣子都斥责了一番,并且建议朝鲜国王罢免他们。
    李倧在经过最初的惊吓后,这时情绪也有些稳定下来。他没有责怪洪承畴的强势,这时反而还觉得有些安心,问计道:
    “洪先生可有把握,让建虏不犯朝鲜?”
    “若是东江领挡不住,朝鲜要怎么办?”
    洪承畴对朝鲜君臣的软弱简直气极,他是万万没有想到朝鲜君臣坐拥千里之地,都没有一点抵抗建虏的决心。
    如果是他拥有这么大的地方和人口,他连平定建虏的信心都能有。哪像朝鲜国王,如此不堪为君。
    心里升起了一些想法,洪承畴面上却恭敬道:
    “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大王何必担心?”
    “这次出兵的不仅是东江领一路,还有旅顺、草原等地。”
    “就连安东都护府,也得到了出兵的指示。”
    “洪某不日就要北上,出兵辽东腹地。”
    然后又劝朝鲜国王道:
    “去年洪某就劝大王送世子去京城。”
    “如果大王实在担心,可以把世子送过去。”
    “我大明信守承诺,即使大王出意外,也会扶持世子继承王位。”
    送世子去京城的事情,李倧去年就答应了,但是却一直拖着,只派了使臣前去。
    如今洪承畴再次提起,李倧思索之下,开始认真对待这个提议:
    就像洪承畴所说,送世子去大明后,即使他出现意外,大明也会护送世子继承朝鲜王位。
    这点他是相信的,大明对藩国的信誉一向不错。壬辰倭乱的时候,甚至可以说对朝鲜有再造之恩。
    建虏即使攻破朝鲜,凭他们的人口将来也必然退回去。他儿子只要不死,就能继承王位。
    所以李倧在洪承畴劝说下,已经倾向把世子送过去。
    而且他还想到了一点,那就是朝鲜如今有再次被建虏入侵的危险,需要拉近和大明的关系。
    把世子送到京城,就是表示诚意的方式。大明对待朝鲜时,也会更尽心些。
    恰在此时,朝鲜驻大明使臣的奏疏也传了过来。在看到大明京城群情涌动,人人都在高呼复辽后,李倧最终下定了决心,向洪承畴道:
    “寡人的儿子,以后就拜托上国了。”
    “不知上国君主可有什么喜好?寡人派人献上去。”
    洪承畴闻言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终于完成了这件任务。
    对于朝鲜国王的问题,则在思索之后,压低声音说道:
    “当今圣上没有什么喜好,就是知慕少艾,对美色不免好奇些。”
    “如今宫里颇是有一些蒙古嫔妃,还有西南土司进献的美人。”
    “大王若想讨好圣上,可像以前一样,选择女子贡上去。”
    李倧闻听此言,顿时想到了国初朝鲜贡女之事,当即就向洪承畴道:
    “寡人这就选择女子,向上国君主贡上去。”
    “还请洪先生费心,多多指点一下。”
    洪承畴抚须微笑,接受了李倧的好意。
    然后他又提醒李倧道:
    “若是大王实在担心建虏,可以加大对东江镇的支持。”
    “根据洪某所知,东江镇最缺的就是粮食。”
    “只要粮食充足,还能再召集几万兵力。”
    “这些人出击辽东或许困难,但是用于守土,那是绰绰有余。”
    “大王可以让东江多训练民兵,让他们守好东江领。”
    “只要清川江以南无恙,大王何必担心?”
    这话说到了李倧的心坎里,去年他之所以答应分封清川江以北,就是想用那些封君把建虏和朝鲜隔开。
    如今果然开始发挥作用,让他多了几分安心。
    不过想到毛文龙不止是他册封的封君,还是大明的将军,如今听从大明朝廷命令向建虏出兵,有可能把建虏注意力引向朝鲜,他的心情又差了起了。
    暗自感叹毛文龙不是朝鲜臣子,否则他一定会严令毛文龙,不让他主动出击。
    洪承畴不知李倧的想法,若是知道了绝对会笑死。
    大明皇帝都担心控制不住毛文龙,所以给他封了一块领地让他自立。
    李倧这个朝鲜国王又凭什么认为能掌控毛文龙,不怕他起兵造反夺了王位?
    据他所知,毛文龙之前就有谋夺朝鲜的想法,所以一直控制着东江军民。
    若非朝廷限制,说不定毛文龙就和朝鲜打起来了,朝鲜国王还想让他当臣子?
    世间之事,有利自然有弊,哪能十全十美?
    劝说李倧送世子进京、并且说服他多提供粮食后,洪承畴满意地回到总督府,又收到了朝廷对庄际昌的追赠、以及陈子龙被派来担任东江长史的消息。
    这让他很是感慨,为突然病逝的庄际昌而惋惜:
    同为泉州老乡,他对庄际昌还是很看好的,甚至觉得对方有可能比自己更早成为朝堂大臣。
    没想到天不假年,庄际昌突然就去世了。这位翰林院储相,停留在了储相位置。
    如今朝廷对庄际昌高规格封赠,让他颇感欣慰。连带着对继承庄际昌遗志的陈子壮也印象大好,打算帮助他在东江领立足。
    很快,由驻朝参赞鹿善继押送的粮食,就在陈子壮上任时,同时抵达了东江领。
    陈子壮有了这批粮食后,立刻在鹿善继帮助下训练民兵,防备建虏入侵。(本章完)


同类推荐: 豪乳老师刘艳舅妈的不伦亲情草粉草到事业粉了病态强宠(1V1,强制爱)臣服(SM)囚于笼中(民国兄妹骨科 1v1 HE)我的青梅竹马是龙裔上岸(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