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崇祯重振大明 第485章 陈子龙和农政全书

第485章 陈子龙和农政全书

    辽东的战云密布,没有影响京城的歌舞升平。
    事实上,知道辽东开战消息的人员并不多。就连朝堂上的官员,大多都不知此事。
    在枢密院独立出去后,大部分朝堂官员,都丧失了在军事上的发言权。
    枢密院各项动作,按密级内部通报。知道完整己巳方案的,只有枢密大臣和参谋人员。
    报纸上更是悄无声息,仿佛没发生这件事。
    可以说,这次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就算建虏收买了官员做探子,也很难探听到完整消息。
    他们所知道的,就是皇帝在京西举行大阅。而且在皇帝返京后,演习仍在举行。
    现在的京城最热闹的,是即将举行的音乐节,已经配合春拍举办的书画展——
    在用心兵事的同时,朱由检在文治上丝毫没有放松。
    把去年举办的戏剧节升格为音乐节,作为乐府主办的盛会。
    这次音乐节的优胜者,同样会被邀请进皇宫,参加皇后的千秋节演出。
    而且会评选奖项,把特别优秀的作品,收录入乐府之中。
    也因为此,这次音乐节吸引了很多人前来。
    大明各地的戏班和音乐人,蜂拥前来京城。
    那些刚刚被升为民户的乐户,对当今皇帝是感恩戴德,用实际行动表达支持。
    大明的富户和士子,有闲心的也纷纷来京。
    以至于京城的热闹,丝毫不亚于去年举行会试时。
    朱由检的目的,得以初步达到——
    去年就开始举办的拍卖会,已经渐渐在大明的富人群体中有了影响力。
    完善的拍卖流程、皇室认定的证书,都让一些发家的富豪趋之若鹜,想要拍几件东西装门面。
    朱由检也需要把赃罚库等内库里的东西卖出去,转变为实际的财物。
    以便能补贴内廷的用度,渡过内外库分割的困难时期。
    所以他借着皇后千秋节的机会,把戏剧节升格为音乐节,吸引大明的有钱人前来,让他们主动送钱。
    为此,他还准备了一批银元,并且让内府监的银行和京城钱庄、银铺发行银票,方便拍卖会举办。
    同时为银圆券的发行做试探,看看人们的接受度。
    户部官员和京城金融业人员,都很注重这件事。
    锦衣卫更是全力出动,维持音乐节秩序。
    ——
    松江府生员陈子龙,就是在这个情况下来到京城的。
    他在去年得到恩荫,被皇帝赐与太学生资格,父亲也得到封赠。
    只是因为那时在守孝,才没有来到京城。
    在守孝结束之后,他又在腊月被祖母安排娶亲。
    直到二月的时候,方才出发进京。
    作为一介秀才,陈子龙在京城没有什么名声。
    但他在江南却是有名的才子,天启七年的时候,参加了张溥、张采等人的应社聚会。
    应社成员、临川四才子之一的艾南英,想与张溥、张采为难时,便被陈子龙截住,与其就文学理论辩难数天。
    后来在王世贞的弇园聚会时,更因为言语不合,把艾南英殴打了一顿,把他从应社除名。
    今年年初,陈子龙和好友夏允彝、杜麟征、徐孚远等人,在松江组织了几社。依靠杰出的才华,成为几社七子之一。
    也因为此,他被关注江南文人动向的朱由检注意到。通过张溥、徐孚远,邀请他来京城——
    避免这些文社在江南坐大,以后成为党派。
    所以陈子龙进京的时候,就有张溥等人迎接。提督《明报》的太监曹化淳,同样来观察这个有名的才子。
    “人中兄,汝来何其晚也?”
    “去年出孝之后,你就应该来京!”
    抱怨着陈子龙来得太晚,张溥觉得《明报》若有陈子龙在,一定会更繁荣。
    同时也显出和陈子龙的亲近,谢他在江南维护自己的名声。
    陈子龙见到张溥也颇为欣喜,对于他的抱怨苦笑道:
    “祖母年过甲,催着愚弟娶亲。”
    “再说内人去年就十九岁了,实在耽搁不起。”
    十九岁如果不成婚,拖到今年就是二十,称得上是老姑娘。
    再加上陈子龙的祖母年迈、继母生病,迫切需要人管家。所以在孝期结束之后,她们就安排陈子龙娶了张氏。
    陈子龙生性豪迈,不问家人生产。家中大小事务,如今都是张氏在打理。
    若非如此,陈子龙也不能安心进京,撇下祖母、继母。
    这些家中琐事,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陈子龙也不愿细说。向众人道:
    “好叫诸位得知,如今愚弟已改字卧子了。”
    “以后可称我卧子,不用再称人中。”
    说了一下自己改字的事情,向众人一一告知。
    这让张溥笑着道:
    “我记得你还有个名是陈介,后来改名子龙。”
    “现在又改了字,名字愈发复杂了。”
    “难怪圣上下令称呼人就称姓名,重名者加字。”
    “以后就称你陈兄,不用记那么多名字。”这让众人尽皆大笑,想到了皇帝刚登极时颁布的命令。
    最初他们觉得太过直白,如今却渐渐习惯了。
    直接称呼姓名或字确实更方便,不用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称呼。
    为报纸写稿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一点。否则写得复杂了,读者会有疑问。
    陈子龙对张溥的打趣,同样哈哈大笑。
    他倒不觉得改名字有什么不好,想改也就改了。
    甚至他还想多取几个字号,代表不同心境。
    不过当今皇帝务求简便,这些好友也适应了这一点。他决定把卧子这个字多用一段时间,以后再决定是否改动。
    这么想着,他又听到张溥介绍道:
    “这位是内廷的曹公公,他是内廷宣传委员,专门负责报刊舆论等产业。”
    “而且他还是故司礼监掌印王公名下,同我等一样受过阉党迫害。”
    这是张溥最常用的说法,也是曹化淳能得到文人认可的原因。
    当年王安秉政时,与东林党等文官颇为亲近,后来被魏忠贤等人害死,让很多文人惋惜。
    曹化淳作为王安名下,自然就受到余荫,和很多文人的关系都很密切。
    也因为此,他被皇帝任命为皇资委产业委员会的宣传委员,专门负责舆论行业。
    曹化淳早就知道如何与文人打交道,和略有些不自在的陈子龙说了几句,就得到他的认同。
    然后他又按皇帝的安排,向陈子龙道:
    “皇爷听说陈先生是松江人,和徐学士是同乡。”
    “故而安排咱家,引荐先生拜徐学士为师。”
    这是张溥之前的待遇,也是陈子龙没有想到的。
    他是实在没有想到,自己一入京城,就被皇帝安排拜徐光启为师。
    徐光启这个大学士是谁,同在松江的陈子龙如何不知道?
    就连他的父亲,想拜师都不一定有机会。
    想到自己越发衰落的家业,还有徐光启的大学士身份,陈子龙鼻子一酸,对皇帝的关照更加感激涕零。向曹化淳拱手道:
    “圣上如此厚爱,学生感激涕零。”
    “必将竭力向学,不负圣上厚爱。”
    按照曹化淳的安排,准备挑选个吉日,去徐光启府上拜师。
    有同乡的身份,还有皇帝的旨意在,陈子龙拜师这件事,可谓十拿九稳。
    从此以后,他就不止是一个普通的太学生,还成为大学士的弟子,身份和之前完全不同。
    这让跟随张溥前来迎接他的人,都是艳羡非常。
    能拜一位大学士为师,又有谁不愿意呢?
    可惜,不是谁都有这个机缘,让皇帝亲自安排——
    不过朱由检其实也是顺水推舟,因为历史上陈子龙在京城的时候,就拜了徐光启为师。
    后来还得到《农政全书》手稿,让这部巨著得以发行。
    朱由检不想他和张溥等人搞出什么复社,所以就打算把这个活交给他,让他去编图书。
    也因为此,在去太学的路上,曹化淳邀请陈子龙同车。
    陈子龙犹豫了一下,最终应了下来。
    这让曹化淳暗暗点头,向他道:
    “听说陈先生选刻时文,颇为擅长编撰?”
    陈子龙坦然自若道:
    “只是社里选出来的文章,如今还没刻出来。”
    曹化淳不管具体是什么,他只是按照皇帝的吩咐,继续道:
    “徐学士有一部《农政全书》,在赋闲时已经写了初稿,却没有完全编出来。”
    “如今他事务繁忙,更分不出精力编撰了。”
    “皇爷想让你主持,编校这部图书。”
    陈子龙这下更是受宠若惊了,不知道皇帝为何对自己如此看重,让自己编校《农政全书》。
    这让生性豪迈的他都有些惶恐,说道:
    “学生在家中虽然曾经务农,却对农政并不精通。”
    “负责此书编校,恐会出现纰漏。”
    曹化淳笑着向他道:
    “不用有多担心,还有徐学士的其他弟子帮助。”
    “司农寺和锦衣卫也会派人,验证书中技术、给那些技术划分保密级别。”
    “陈先生真正编撰的,是能公开发行、指导农政的农书。”
    “其实更应该称为《农政简书》,只写常用技术,以及如何种植新作物。”
    这让陈子龙稍微有底了,知道编撰这样的图书并不难。
    只要他自己用心,就能编撰出来。
    一旦图书刊刻,他就能获得巨大名声,得到天下人赞誉。
    所以,他有些兴奋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打算竭尽所能,把图书编撰出来。(本章完)


同类推荐: 豪乳老师刘艳舅妈的不伦亲情草粉草到事业粉了病态强宠(1V1,强制爱)臣服(SM)囚于笼中(民国兄妹骨科 1v1 HE)我的青梅竹马是龙裔上岸(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