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20节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20节

    大家都是投降满清的绿营,当年原本也就是明军,如今再反正过来,也没啥心理压力,再说张洵也说得不错,以眼下城内城外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是明军入城在即,与其届时再投降当个俘虏,何妨献出城门做个功臣?
    众军官纷纷单膝跪地称命,听从调遣。
    张洵把那信使退了过来,让所有人掏出配刃,一人捅上一刀,以绝众人后路,可怜的信使,就这般眼睁睁被活活捅了十几个窟窿,失血而亡。
    冒襄从后面拿出几匹红布,让人用刀割成布条
    众军官召集士卒,将红色布条绑于右臂,而后抽刀割辫,正式反正。
    此时夏完淳浩浩荡荡近千人也抵达城下,两边合力请开部分木石,由于害怕火药不够,张洵还将守城所用的火炮发射药,亦有近百斤抬了下来,埋设其中。
    聚宝门外,在城外聚宝山下大报恩寺休整了一夜的焦琏、王兴两部已然于聚宝门外的长干桥前列阵以待,只等一声轰然。
    “轰隆!”
    数百斤火药轰隆作响,无数木石被炸散,飞射空中,残砖断木散落到整个街面,犹如地震般余音不绝。夏完淳和冒襄、张洵已经带人躲入周边房屋和城楼之内,眼见原本将城门内侧堵得严严实实的木石堆块炸开。
    张洵连忙高呼
    “快!快开城迎王师!”
    被炸懵了的反正士卒和起事士民们也反应了过来,在军官和锦衣卫缇骑的带头下涌向城门。
    南京城门厚实高大,开闭还是相当麻烦的,数百人齐心协力,拉动绞盘
    与此同时,城内清军听到巨响,如何不知道这边出了大变故,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过来支援,还是四散跑路,毕竟今时不同与往日,从桂北一直到军山湖,再到太平府失陷,无数清军战败的消息传了一两年,如今明军都打到城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些绿营兵马也不是啥死硬分子,之前被多铎的八旗狠狠压着,又加上劫掠、搜刮的默许,为了那点饷银,才聚拢在清廷之下听用,如今眼看八旗军早就在江西全军覆没,连当年把江南杀到可止小儿夜啼的多铎都寄了,自己有什么必要跟洪承畴送死?
    “随我入城!”
    “光复南京!”
    焦琏、王兴一声令下,无数明军将士嗷嗷叫地举起各种赤红色旗帜,往聚宝门方向涌来。
    城门发出吱呀响声,轰隆一声砸在地面上,顿时洞开,焦琏先锋甲士即刻入城。
    焦琏、王兴两部选锋合计四千多人,后面还有七八千步卒尚在城外接连往这边涌来,声势犹如波涛,从决堤的堰口汹涌而入。
    夏完淳、冒襄等人自然是担负起带路的职责,而同时,城中陈子龙等人也不必再隐藏,纷纷出来,准备给入城明军带路,或是有些干脆准备去堵住府衙、皇城关键要道,免得洪承畴那厮临时跑路。
    “官军入城啦!鞑子要跑啦!”
    “官军入城啦!”
    陈子龙组织的人手和锦衣卫探马司的人员同时在城内各处高喊,再加上聚宝门这边上万人的动静,明军入城的消息短时间内传遍南京城。
    首先崩溃的就是清军,尤其是刚刚还在各处城门,和佯攻的庞刚、周嘉屏、冯信、陈泽诸部血战的三山门、清凉门等处清军,闻言顿时陷入恐慌。
    三山门守将弃门而逃,余部大溃,明军不费吹灰之力登上城楼,打开城门,清凉门守将见势不妙,直接投降,定淮门守将是洪承畴亲信,倒是死硬,但也被自己手下砍了头颅,献与城外的海军冯信部。
    这回,入城的可就不止聚宝门这一处了,整个南京西面、南面的诸多城门全部易手,其他城门也陷入恐慌、溃散状态,越来越多的明军涌入城内。
    “洪贼正在西安门内!诸位王师弟兄随我来!”
    一名年轻士子带头疾呼,引着焦琏部入城先锋,直奔皇城方向而去。
    西安门全称是西长安门,其内乃是原大明南京五军都督府所在办公地,也是洪承畴在南京的临时驻地,这名士子也许是对洪承畴恨之入骨,或是深明擒贼先擒王的道理,首先就带着人往那边去。
    洪承畴当然不可能不留下人马保护自己安全,但在汹汹之势面前,恐怕毫无作用。
    听着外面一片喊杀嘈杂之声,眼见城内数出火势渐起,洪承畴此时心中却是没什么波动,很显然,他已经玩完了。
    而后其人却是心中一横,让十几个亲信带着火把,往皇城内的紫禁城中去。
    他洪承畴就算死,也要带着你老朱家的基业一起完蛋!
    第111章 贰臣末路(下)
    自阅江楼到聚宝门,数十万人口的城市中,喊杀一片,喧嚷一片,火光一片。
    兵败如山倒
    成百上千的清军绿营士卒放下武器,缚手向明军投降,各式兵刃被抛弃在地,和散落的旗帜一起,被汹汹而来的明军队伍踏过。
    冯信、庞刚、周嘉屏等部接连从各城门率部进入,城西、城南,基本上都望风而降,即使有负隅顽抗之辈,在兵锋之下,也难以掀起波澜。
    王兴所部先直驱城中,占领应天府衙周围的核心地带,而焦琏部的任务,则是皇城。
    镇守皇城的基本上都是洪承畴亲信,其中不少将佐是当年在辽东跟着降清的,抵抗尤其激烈。
    洪承畴在诸多亲卫的护持下,退入皇城,并且派人封锁东西华门、端门、承天门。
    南京的紫禁城就规模而言,其实并不比北京紫禁城小,但也许是使用时间更短的缘故,建筑没有北京故宫那样密集,略显松散一些,相比于北京紫禁城,宫阁殿宇略小,却是稍显精致一些。
    宗庙和社稷坛位于午门和承天门之间,分列左右,这是周礼中规定的“左祖右社”,事实上,由于南京自永乐以后,一直只是作为陪都,天子很少南下进驻,故而在维护方面肯定有所不足,尤其是崇祯以后,财政拮据,北京的宫殿维护都大大减少,何况南京?
    清军南下后,更是直接把皇城封锁起来,将其作为八旗驻防所在,设置将军及督抚衙门于南京皇城中,还把太平门至通济门加筑城墙予以隔离,使南京紫禁城建筑遭到很大破坏。
    南京故宫示意图
    于是本可以与北京紫禁城交相辉映的“南京故宫”就此逐渐荒废,直到后来康熙年间,玄烨南巡的时候,还学人家杜牧,写了一篇《过金陵论》感叹道“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
    当然,嘴上这么说,反手就下旨让人扒了南京宫殿的琉璃瓦、丹陛,拿去浙江修寺庙。
    洪承畴面如平湖,沉着脸,带着一众士卒,举着火把,走进午门之内,朝阳在东方地平线上呼之欲出,将奉天殿前略显荒芜的宽阔宏大广场映得昏黄。
    当年朱棣建造北京紫禁城时,基本上就参照了南京皇宫,故而两者在大体设计上基本相同,就连大多数建筑的名称也差不多,比如南京皇宫三大殿,也是奉天、华盖、谨身,这也是整个宫殿群最核心的中轴线。
    洪承畴目光灼灼,虽说进入南京后,督抚衙门一直在皇宫内办公,但出于某种“避讳”的需要,他还一直没有进入过奉天门内的核心区域,如今却是无所谓了。
    “各队分散,乾清宫、谨身殿,奉先殿、春和殿都要有人,尽快点火!”
    亲信军官怒目横立,指令着下边士卒,在皇宫之内准备放火,而洪承畴本人,则举着火把,行走在奉天殿宏伟的开间之内,心中五味杂陈。
    他自幼家境贫寒,少时辍学,只靠和母亲街头叫卖豆干为生,受族中长辈看顾,才得以读书。
    而后发奋十数年,二十四岁中进士,青年才俊,从朝廷到地方,辗转多省,政绩卓越。
    崇祯元年开始,协助攻剿民变,屡立殊勋,在一众兵败连连地方督抚将帅当中格外耀眼,一度把李自成打到只剩下十八骑逃入商洛山。
    崇祯十一年,关外形势急转直下,他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关督抚蓟辽。
    从事实上来看,洪承畴绝对不该为松锦战败负主要责任,完全是兵部尚书陈新甲瞎指挥的结果,甚至即使如此情况下,洪承畴的指挥布置也算可圈可点。
    故而,在他看来,自己没什么对不起明廷的,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兢兢业业数十年,干过督学、刑部、参政、督抚等等,对明朝的贡献也不小,扪心自问,也是老朱家对不起他洪承畴。
    所以降清之后,洪承畴毫无压力的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重新融入到新的角色中,他依然还是那个督抚一方的封疆大吏,可以说在降清文官地位当中,洪承畴绝对是no1,就连范文程之流都没法比。
    可这种心安理得却是有限的,他是一个接受过完整儒家教育的传统士人,当清军入关,剃发易服之时,这种从幼时便植入的深刻文化烙印告诉他,自己所做的一切,必然遗臭万年。
    但即使如此,他也能说服自己,不这样做又能如何呢?与其螳臂当车,还不如主动适应,那些扬州、江阴之类的反抗纵使轰轰烈烈,可又有什么用?与其血流成河,长痛还不如短痛,自己纵然名声狼藉,但只要清廷还在一日,子孙后代,官爵荣显又岂会少?更何况,等清廷坐稳江山几百年后,自然会有人给自己这个“开国元勋”歌功颂德。
    可城外那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天子打断了这一切
    洪承畴立于奉天殿那开阔大殿之上,面前丹陛俨然,其上皇位依旧金光灿灿,威势凛凛。
    “学士,午,午门那边降了!”
    一名士卒从门外跌跌撞撞跑了进来,惊恐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到了如今地步,是个人都知道洪承畴已经玩完,即使是那些个当年的亲信,也开始动摇起来,一看到焦琏等人的大军滚滚逼来,当即放弃反抗,弃守投降。
    洪承畴呆呆看着眼前依旧金碧辉煌的丹陛与皇位,逐渐升起的阳光勉强射入殿内,令人叹为观止。
    忽得哈哈大笑起来
    “没想到啊,没想到,我洪承畴自以为顺应天时,却是被一小儿逼到了绝路!”
    “没想到你朱氏这点残山剩水居然还有如此造化!也好,也是,昔日光武中兴,谁又想得到一地鸡毛的前汉居然会有如此造化?”
    “不过我洪承畴虽输得不冤,却也不服!须知这江山,本就是尔辈朱氏败坏的,有何怪他人!”
    随后将火把往殿中一掷,并对其余人等道
    “明军将至,你们都随我多年,我也不强求尔等,放了火,自行逃跑吧。”
    而后镇定自若,走到了那丹陛之上的皇椅前,却是坐了下去,颇为好奇的打量这般封建时代,身为人臣,身为儒家士大夫想都不敢想的感觉。
    一众士卒,有的咬牙放了火便连忙往外跑路,有的连放火都不敢,怕明廷日后追查,直接悄悄溜出去投降了,当然还有的死忠之士,将火把一扔,直接于殿外引刀自杀,血溅五步。
    焦琏和带路的夏完淳等人看见皇城之内有火光泛起,如何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连忙带人冲入,好在大部分清兵都没这个胆子,害怕朝廷日后清算,不敢点火,宗庙和社稷坛这两个重地算是保了下来,但东面的奉先殿和西边的春和殿等地还是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最严重的是紧邻春和殿的文华殿,基本已经被烧了三分之一,火光滔天,在初升的阳光下熊熊交映。
    陈子龙、焦琏等人也顾不上什么皇宫禁忌之地了,招呼全城能够组织到的士卒、百姓参与救火。
    上万人拿着各种家伙事投入其中,,就连一路上接收清军投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参与救火。
    好在南京皇宫建筑在建设之初就考虑过放火救火问题,都临近水源,而且南京紫禁城建筑并没有北京那般密集,火势延伸并不快,不至于就此付之一炬。
    等众人突入到奉天殿时,大火已经将中殿包裹,虽然及时抢救之下,左右回廊都没有被波及,也没让或是绵延至后面的华盖殿,但作为宫殿核心的奉天殿正殿,连带着其中丹陛、皇椅都已然和洪承畴一起化作瓦砾灰尘。
    响彻全城的喧嚷和呼喊,以及那在朝阳之下,逐渐暗淡的火光,无不宣示着,洪承畴带着旧时代的一切,与奉天殿一起灰飞烟灭,新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第112章 还旆
    朝阳初上,城中秩序重新恢复了稳定。
    入城之后,在陈子龙、冒襄、夏完淳等人协助下,焦琏、王兴等明军诸部开始重新控制各个要冲、官衙、城门。
    当然,其中也闹出不少问题,比如相较于焦琏等经过多次整顿的光复军将士,冯信、陈泽所率的海军诸部军纪就相当糟糕了,入城之后,弄出不少劫掠、勒索,不听军令,到处乱窜的事情。
    好在陈子龙发现后,及时向接着入城的李过反应,李过当即下令,从教导师中抽调人手组成督纪队,巡查各处,严肃军纪,砍了二十多颗头颅,算是将人马收了回来。
    当然,其中自然也会引发光复中军和海军间冲突,但到了眼下这个状况,海军这些兵头子也明白自家富贵荣华还在那位天子身上,也不敢在眼皮子底下闹事,只得灰溜溜带着兵马被赶到城北军营驻扎。
    至于城内各处火灾,直到天色大亮后,才逐渐在全城军民的努力下扑灭,不过损失依旧不小,至少有几百间房屋被烧。
    皇城之中的火势也基本停息,唯独奉天殿实在太禁烧了,到了午后才逐渐平息,从整个紫禁城来看,大概五分之一的建筑遭到了破坏。
    天子还旆是一件相当隆重的事情,纵使此时军中没有大臣跟随,但城内的陈子龙等人也绝对不会轻视此事,朱由榔只好先在城外聚宝山大报恩寺暂住一晚上,第二天沐浴更衣,准备入城。
    城中李过、焦琏、陈子龙等人忙活了一宿,连忙把乱糟糟的城门和街道收拾好,听闻天子象征的华盖、六驷居然被宰了吃肉,一些士子和学究当场破口大骂,直言日后绝对要参李过等人一本,居然连天子的车马都保不住,要尔等何用?
    可不管如何,没了就是没了,南京城里若是鸡飞狗跳搜一番,倒也不是没可能找出六匹白色骏马来,但朱由榔却主动拒绝了,表示“朕持干戈而定社稷,所赖者兵民耳,已张威势于天下,何须繁琐仪节傍身?”


同类推荐: 豪乳老师刘艳舅妈的不伦亲情病态强宠(1V1,强制爱)囚于笼中(民国兄妹骨科 1v1 HE)我的青梅竹马是龙裔上岸(gl)别惹神经病(穿书,NP)快穿之爸爸的乖女儿(父女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