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宋 作者:从小不会爬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君王之道
{呼呼,上架的细节问题总算都搞明白了,本书也开始稳定更新-。-!谢谢书友稻草人的月票,这位貌似是资深书友,以前做书虫时就注意到了。不过,虽然这可能是你的第nnn张月票了,但对笔者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的第一张,再次表示感谢^_^}
对于赵旉的这一做法,在某位忠心的幕僚如此解释后,众将纷纷高呼太子殿下(注1)果然圣明。但也有几个“不会做人”的家伙从整个大宋、整个华夏的立场提出了异议,指出辽军得到这些士卒后实力大增,如果利用这次大宋内乱的机会趁火打劫,那大家不就都成了千古罪人吗?
这一问题赵旉自然早就想到了,他并没有责怪那几位将领,反而嘉许了他们对于华夏的忠诚,然后给出了他的解释。在赵旉看来,耶律大石是足以和和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相提并论的一代雄主,绝不会如同当初的粘罕一样短视,为了一点眼前利益弃大敌金人于不顾,却反而与大宋再次结仇。大家虽然半信不信,但现在卫军实在抽不出兵力同时应付两个大敌,也只能寄希望于赵旉的想法没错了。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本来束手无策的赵旉很快就有了主见,由于时间紧迫,他几乎是不间断地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赵旉的第一个命令是授权孙默扩大内卫的活动范围,但只要战火未起,就不准他先行动手。说起来,赵旉还真得庆幸自己建立了这个特务机构,要不然现在恐怕局势已经恶化到无法挽回了,在一贯推行人治的古代中国,特务机构对于领袖来说,的确是不可或缺的啊。
虽然心中对孙默为首的情报人员颇为感激,但由于他们的工作见不得光,赵旉不愿他们暴露人前,因此无法明着封赏,可他又不愿破坏自己建立的制度,私吞公款(注2)却反而用私人的名义大肆赏赐,这就难办了。好在孙默等人都是赵旉的死忠,眼下还没什么问题,但迟早还是得想办法解决的
第二,将那些家眷被朝廷控制的将士从军队中分离出来,只要他们保持中立就好,如果他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些人一样可以获得部分赏赐。这样一来虽然可用兵力会减少很多,但至少不用担忧交战的时候内部出问题,而且没有人质的后顾之忧,军队士气自然会更加高涨。而那些人中虽然也有少数对赵旉不满,但更多的人则因此而保全了家人,所以赵旉反而更受拥戴了。
第三,将此事的真相公示天下,而且不光是针对市民,他还通过王府的宣传部门将其散布到广大的农村。赵旉在告示中说,当今天子被佞臣蒙蔽,想要废止新政,但这新政是他赵旉首倡,无论多么艰难,他都有责任将其继续下去。可是,目前特区的面积已经极为广阔,而且又非常分散,赵旉纵然有心,也无法保护其中全部的百姓。所以赵旉决定,放弃甘陕等新占地,集中兵力确保根基扎实的两淮地区。因此赵旉在告示中表示,支持新政的,都可以来到两淮投奔他,王府一定会予以安置,对于迁徙过程中的损失,还会量力而行地予以部分补偿。
这份告示不仅在各块特区境内四处散发,而且赵旉还授意宣传部门将其以类似前世“牛皮癣”的方式,散布到全国各地,以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赵旉改革的宗旨与内容告诉了全国百姓。结果,虽然赵旉将自己的势力大幅度收缩,改革的影响却反而更大了。
赵旉选择将根据地定在地势平旷的两淮地区,而不是易守难攻的甘陕,主要是因为水军方面的优势。虽然大宋朝廷各路水师拥有的船只总数依然比卫军多上好几倍,但质量上却差了一大截,接近现代管理制度的各项政策,与以高宣为代表的杰出船工,是特区造船业青出于蓝的两大法宝。
说到船工,赵旉就想到一件事,在这次变乱中,他部下的官吏将领跑掉了一大半,而那些顶尖的工匠们却几乎全部留了下来,这令他十分欣慰。赵旉最高兴的倒不是这些工匠知恩图报,而是他昔日在《君王论》中看到的一个观点得到了证实。那就是要赢得平民百姓、尤其是底层民众的衷心支持,远比令权贵官绅普遍认同自己要容易得多
因为平民百姓尤其是最底层民众想要的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吃饱穿暖、能够过上太平日子而已,只要君王有这个意愿,实现的难度并不太大。而权贵官绅这类“精英”阶层可就不一样了,他们本就不必为生活而发愁,所以最基本的温饱甚至小康都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如果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物质上的要求,那么下层百姓的生活就难以得到保证,活不下去可是要造反的,一旦流民出现,就算最终能够控制下来,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也足以动摇国家的根基。
而更麻烦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要求,而且并不都是物质享受这么简单,有人要权力、有人要地位、有人要自由、有人要民主甚至有些有些野心家干脆以皇位为目标,这是君王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全部满足的。
而且,对一个君王来说,即使所有的“精英”阶层都背离他,只要获得了平民百姓的普遍支持,一样可以将皇位坐得稳稳当当。这一来是因为下层百姓之中也能提拔出足够的人才以协助其治理国家,毕竟虽然平均素质稍逊(将人品和管理难度等因素都算上,确实只是稍逊而已。),但基数却大得多;二是由于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内部,其实也并非铁板一块,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了当官什么丑事都可以做得出来,掌握着官职任免大权的君王想要摆布他们,那还不容易得很?三是就算这些“精英”全都反了,只要君王能够获得最广大的底层民众支持,就根本不必惧怕,因为光有指挥官却没士卒,反是造不起来的。历史上朱元璋等人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皇帝能让升斗小民过得好,那些官绅士林杀着玩都没关系,只是日后名声会不太好罢了
不过,历史上对精英阶层对立的领袖人物,实在是少之又少,除了朱元璋,大概就只有某位后世的伟人了。这是由于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统治者都是出生于上层,或是一早就对上层社会充满向往,而对最底层的民众没什么亲近感的缘故,即使是刘邦这个流氓皇帝,起事前也好歹是个亭长,平素结交的也大多是官吏土豪
然而,比起那些个性多样的上层人士,淳朴的底层百姓更加懂得感恩(从古到今皆是如此,百姓们只要日子过得稍微好了点就会感谢政府,而精英们永远都是先看到政府哪儿做得不能令他们满意,即使挑不出刺,他们也会首先认为,正是有了他们的舆论监督,政府的工作才能有那么大的进步),再考虑到服从性上的差距,那就更大了。有些好笑的是,这些精英一方面要求他们的下级任劳任怨,老老实实接受剥削,而自己却对国家(在他们口中则是统治者)的需要而置若罔闻,还整天高呼“爱国不等于爱政府”
在赵旉看来,要么就充分解放人权,支持所有的下级都向他们的上一级争取应享的权利,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国家也得以可持续发展;要么就一级服从一级,每个人都老老实实地当好社会螺丝钉,可以更好地应对战争和灾害的威胁。“精英”阶层作为一个国家实际上获利最大的群体(金字塔顶的人数太少,即使出些暴君昏君,在财富分配上的比重也比重远不如这些人大。),如果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回避应尽的义务,还仗着自己掌握话语权而掩盖真相,那么历史上宋明两朝的灭亡,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其实君王与其将统治的根基建筑在那些精英阶层上,远不如直接依靠平民百姓来得稳固,可惜在集权国家,个人喜恶往往会影响国策,选择这么做的实在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小国林立的中世纪欧洲,出现过不少次因为领主善待领民,在被敌国侵占后,百姓拥护其后人成功复国的例子。(注3)
注1:一开始还有冒失鬼叫赵旉“陛下”的,结果立刻受到了贬斥,这不是授人话柄吗?如果“谋逆”的罪名坐实,而不只是现在的“目无君父、拥兵自重”,朝廷出兵就将无所顾忌,那对目前还没完全准备好的卫军可是很不利的。而且赵旉若真的自立为帝,但父子之间就彻底反目成仇了
注2:虽然理论上赵旉的钱就是王府的钱,但他为了避免出现分配不公的情况,对自己用钱制定了严格的制度进行管束,虽然算不上特别节俭,但至少杜绝了奢靡和浪费,省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便杜绝了赵旉因为私人感情而额外赏赐的行为,从而令王府中人一心一意将事情办好,而不是整天只想着如何拍上面的马屁。
注3:其实当时欧洲的领主大多贪婪无耻而又残暴不仁,这在当时众多的文艺作品中都有精彩的描述。不过欧洲本来国家就多,当时实行的又是分封制度,如果一块领地就算作一个国家的话,只怕上万个国家都有,这样品一多,出现一些特例,实在是不足为奇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君王之道在线阅读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君王之道
- 肉肉屋
第一百九十六章 君王之道
同类推荐:
豪乳老师刘艳、
舅妈的不伦亲情、
草粉草到事业粉了、
【名柯乙女】罪欲、
病态强宠(1V1,强制爱)、
臣服(SM)、
囚于笼中(民国兄妹骨科 1v1 HE)、
我的青梅竹马是龙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