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199.第199章 误诊

199.第199章 误诊

    第199章 误诊
    北方有句俗语说:“霜降见冰碴儿。”一进十月,京城寒意已浓。
    如果按照清时的制度,十月初一生火炉,要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才能撤火。
    进入农历十一月以后天气更冷了。
    小院儿是有单独厨房的,在厨房里生火做饭李平安夫妻两个的住处也不会热,徐氏就和李平安商议着要不要给他们建一个炕,睡在炕上他们就不会觉得太冷。
    李平安也觉得应该想一点儿办法了,否则,就算是夜里盖三条棉被还觉得有些寒冷,那是不行的。
    “妈,咱们别在屋里烧炕,我还有别的办法1李平安说道。
    这段时间李平安可是经常去药物研究所和刘御医那些人学习中医,还经常在一起探讨研究改良速效救心丸的事情,当然,有时候刘御医可也他说过一些别的,还谈到了王公贵族府邸里的人怎么在冬季里御寒。
    旧时最讲究的王公宅邸,在四围的游廊底下都是中空的,有如现在的地下室,上房走廊左右各砌个炉炕,实际地下是一条四通八达的火道。
    正房两边各砌有一座或数座烧煤的火池子,烧起煤后,正房、套房、东西厢房都感觉到温暖如春,烧一次煤碳,能暖和上十天半个月之久。
    凛冽的严冬烧个三两次,就可以熬过最冷的三九天,放在屋里的香橼、佛手、水仙、腊梅,均能提早开花,比暖洞里的,还开得茁盛。
    不过烧一次地炉,耗用煤炭不少。
    解放后一些这样的府邸都分给老百姓了。
    不过虽然煤便宜,可也花费不菲,所以有条件的大院儿除非家有喜庆大事,谁家也舍不得轻易点燃火池子来暖冬的。
    相比这种特意建火道的院子,李平安的小院儿有天然的优势。
    小院儿底下就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室,四通八达,绝对可以保持热量的流通。
    这不就是火到吗?
    要是在上面建几个或火池子他们住的正房会不会温度高一点儿?
    “你,你想怎么做?”徐氏听了儿子的想法以后觉得有些希奇。
    秦淮茹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丈夫身上,想听他解释。
    “这个.。”李平安思索着说道:“我想将厨房的煤炉换了,做一个大一点儿的地炉就能往下疏通热量,正房两边在建两个火池子,看情况吧,如果地炉不能保证正房里的温度就将左右两边的火池子也点起来1
    这个主意还不错,至少不用担心屋子里有煤气。
    不过。
    秦淮茹还是担心的说道:“如果是这样,咱们地下室里的粮食和地上的槐树和枣树有没有问题呢?”
    她最担心的却是粮食,其次才是地上的那几棵树。
    “没问题的1
    “这样干燥、温暖的环境更加有利于粮食的保存,至于你说的那些树,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也弄明白了地下室的构造,槐树、枣树都种植在中间道路两边,底下应该是都没有挖通的,都是实心的土壤,只是在正房外面、大门处的地下室是连通的,应该没什么问题。”李平安说道:“粮食不会有问题,那几棵树应该也不会有事儿1
    粮食都在随身空间里。
    地下实验室的东西都被搬走运到了京城医大那边,下面就算是炎热一点儿也没关系。
    至于那十棵树,当初小鬼子建造地下室的时候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地面上种树的地方都没有彻底的挖开。
    丈夫如此说。
    秦淮茹再也没有异议。
    “那煤炭呢?”徐氏问道:“是不是要用到很多煤炭?”
    “嗯1李平安说道:“整个冬天最少也要用三四吨甚至更多的煤炭吧1
    徐氏还是有些心疼的,不过一想起儿媳妇怀孕了,按照儿子这样的做法整个冬天也就是多出丈夫一两个月的工资而已,她也就不说什么了。
    李平安和父母一起在厨房里建了一个大一点儿的地炉,炉子直接建在地面上,热量可以通过地面传到地底下,厨房是和正房李平安夫妻两个的卧室挨着的,又在正房和两厢厢房之间建了两个大的火池子。
    之后就是买煤炭了。
    煤炭,自然都在煤铺买。
    当时的煤铺,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
    煤铺一般都是屋子小,院子大,煤末子堆积如山,还得有空地堆黄土、摇煤球、堆煤球、晒煤球。
    这个时候土地不十分值钱,要是放在后世李平安所处的时代谁还开得起煤铺?
    铺子院墙总是粉刷的雪白,写上“乌金墨玉”四个正楷大字,工作人员一个个赛包公似李逵的煤黑子抹脸忙出忙进,客户到煤铺子叫煤球就如同到了非洲一样。
    李平安到煤铺以后直接说要好煤,不要煤球也不要煤炭,而且一下子就要四顿。
    煤铺掌柜笑嘻嘻的说一定给他最好的煤炭,还包送。
    选了最好的煤炭,谈好价钱,李平安付过之后掌柜的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一个劲儿的询问李平安是不是哪个机关单位的采购员,还说他们煤铺的煤炭质量最好,价钱也公道,欢迎常来。
    李平安摇了摇头说道:“我是自己用的,家里烧炕使用1
    掌柜的不再多说什么。
    个人使用的话,一户人家居然要了四吨的煤炭,很明显,这个冬天李平安怕是不会过来买煤了!
    这家煤铺没有公私合营,规模也不是很大,自然用不起卡车之类的,却是人力三轮车送煤,每次送个几百近重,分十来次才能送完。
    徐氏指挥着送煤炭的伙计将煤炭都堆到了储物间,地下室的入口彻底被压住了。
    暂时。
    李家的粮食还够用,她也没有想过要用藏在地下室里的粮食。
    地下室出入口封了就封了吧!
    改用了地炉,连两个或火池子也烧上了。
    地炉就不说了。
    不过是比普通的煤球炉大上几倍而已。
    火池子一两立方米见方,里面装了一肚子的煤炭,上面的口子却很小,这样可以保证一炉子的煤炭可以燃烧很长时间。
    足足等了大半天,就在李平安以为自己的办法行不通,正房屋子里不会太暖和的时候温度终于升高了。
    第一天就升到了十几度,第二天、第三天稳定在二十多度,真的差不多是温暖如春吗。
    李平安夫妻两个住着正房右边的三间房子,左边的两间是空着的,他们对徐氏说道:“妈,要不伱和我爸也搬过来住吧,你们住左边的两间,或者你们住三间我们住两间1
    思索了一会儿徐氏终于答应了。
    反正地炉和火池子整天烧着,不用也是浪费!
    根本没有动四合院儿里的任何家具,李平安到供销社给父母买了一张大木床,还有洗脸盆、肥皂等日常用品就行了。
    徐氏将四合院儿的炉子灭了,有时候连着好几天都不到四合院儿一趟,邻居们都有些纳闷儿,难道李家人真的都要到医院家属院儿小院儿去住,就不打算回来了吗?
    聋老太太心里颇不是滋味儿。
    她和易中海刚要算计着让李林给她免药钱李家人索性就不来四合院儿了。
    这事儿闹的!
    李家人要是这个态度,往后还怎么让李林父子帮忙办事儿?
    易中海听说李家一天到晚都锁着门,别说李平安夫妻两个,就是李林和徐氏也不怎么回四合院儿了,他心里也有些不高兴。
    李家怕是对自己这个一大爷甚至是整个四合院儿的邻居都有些不满意!
    “不就是在医院家属院分了房子吗,有什么了不起1易中海心中想道:“有本事你们李家的人永远也别回来1
    徐氏回四合院儿的时候碰到了贾张氏。
    贾张氏看见她从外面过来就从家里出来问道:“平安他妈,你们家是咋回事儿,怎么不回四合院儿了?”
    “淮茹不是快要生了吗?”徐氏开口说道:“我,我要照顾她啊,平安给我们买了家具,有时候我和他爸就留在小院儿了,这边的炉火也灭了1
    徐氏可不敢说那边屋子里温度高住着舒服,要不然贾张氏这家伙还不得天天过去串门?
    除了做饭,贾张氏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串门。
    大冬天的,要是能找个温度高点儿的地方待着,就算是要她走好几里怕都是愿意的。
    贾张氏撇撇嘴。
    嘴上没说什么。
    心里却是有些不以为然。
    秦淮茹一个乡下女人,生就生吧,照顾那么周到做什么?
    乡下女人有多少是正在干活时生的,上午还在干活儿,下午就生孩子的女人更多。
    哪有这么娇气。      哪能这么娇气?
    屋子里的刘悦却有些不乐意。
    以前她们都是一个村的,还都是嫁进了四合院儿。
    都是乡下人。
    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徐氏整天围着秦淮茹转,现在索性搬到医院家属院小院儿去照顾秦淮茹。
    自己呢?
    她也怀孕了!
    贾张氏什么时候这么体贴的照顾过自己,每天做完饭就什么都不管,让她洗几件衣服都推三阻四的,哪一次痛快的答应了?
    “不行,待会儿等东旭下班了让他再给我买一只烤鸭去1刘悦心中想道:“我现在可是怀着贾家的孩子呢,不能委屈了自己,就算我不吃,肚子里的孩子还要吃呢,不是吗?”
    贾张氏到对门易中海家串门的时候和一大妈说了徐氏的事情。
    一大妈心里不好受。
    贾张氏当着她的面说这件事情不是让她难堪吗?
    明明知道她生不出孩子来还提这种事情!
    易中海也是黑着脸没说话。
    到最后。
    贾张氏自己都觉得尴尬,皮笑肉不笑的笑了两声离开了。
    这家伙刚走。
    易中海就小声嘀咕起来:“要是我能有个儿子多好,哪怕是个女儿也行1
    一大妈没有接他的话茬儿,心说:“你不能生养,让我如何怀孕,我怎么可能怀上孩子?”
    周父到大城丝绸行上班的时候和侯大说了自己想和他一起到南方进丝绸的事情,哀求道:“其他人的家庭状况都是越来越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我也要努力、上进!”
    “可以1侯大答应道:“你去找其他去过南方进货的伙计询问一下,让她们告诉你注意事项,下次我去进货的时候也带上你1
    周父连连感谢,回家以后就告诉妻儿自己要去江南进货,很快工资就能提高不少,到时候家里就宽裕了。
    周家人一个个的还都很高兴。
    别林斯基向国内打了报告说是想要上级派遣一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特别是外科医生到华夏来。
    国内答应了。
    上级部门电报答复的时候还告诉他一个消息,他的妻子索菲亚和小儿子丹尼尔要来轧钢厂和他一起生活。
    别林斯基和妻子索菲亚一共有三个儿子。
    前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在国内读大学,不需要他和索菲亚照顾。
    小儿子丹尼尔才四岁多。
    索菲亚要是过来和别林斯基团聚自然是要将小儿子带上的。
    索菲亚母子来到京城特别是进入轧钢厂以后别林斯基非常高兴,他们一家人算是团圆了。
    本来他是想要带着妻儿在京城好好转一转的。
    不过。
    可能是水土不服的缘故,母子两个刚到京城就生病了,发烧、头疼、呕吐,看起来还很严重。
    别林斯基心中焦虑的很,必须要尽快给母子两人治玻
    上次自己生病的时候是李平安做的手术,这次他也想去找李平安。
    只是。
    李平安不会俄语。
    别林斯基带着妻子、儿子先去找了刘启。
    刘启是医生还懂得俄语,这是最好的翻译,先让妻儿和刘启交流一番再让他将两人的病情告诉李平安。
    他是这么想的。
    刘启却不想将给别林斯基妻儿治病的事情交给李平安。
    别说李平安,就是交给李林和姜山都不行。
    给苏国人治病这种扬名立万的机会怎么可能让给别人?
    应该他自己做!
    刘启和索菲亚母子交流过后认为她们可能是感冒了。
    发烧、头疼、呕吐这些症状都是可以由感冒引起的。
    发烧就不用说了。
    头疼可能是因为头部炎症、血管胀大或者鼻子堵塞引起。
    至于呕吐也可能是病毒下侵文昌到受刺激引起。
    总之。
    索菲亚母子的病症都可能由感冒引起,她们可能是因为从苏国往这边赶的时候受了风寒所致!
    “别林斯基先生1刘启很恭敬的说道:“您的妻儿只是遇到一点儿小麻烦,伤风感冒了而已,不用到六院,也不用去找李平安,我就能帮她们将病治了,您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为了取信于别林斯基,他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又给几个苏国人分析了一遍,说的是头头是道。
    就连苏菲亚也认为刘启说的是对的,自己和儿子丹尼尔就是感冒了。
    别林斯基有些犹豫。
    刘启急忙说自己曾经在苏国医科大学留学过,也是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这点儿小病还看不明白?
    索菲亚劝说丈夫她们的病就在轧钢厂医务室看了,既然是小病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她还有一点儿顾虑,听说华夏人治病都是用中草药,随便到郊外抓一把草就能给人治病,她不相信中医。
    谁知道丈夫推荐的这个叫李平安的是不是中医,万一到时候给自己吃什么草阿虫子之类的东西,多恶心!
    别林斯基没有再坚持,就让刘启给妻儿看玻
    刘启大喜,高高兴兴的开始给索菲亚母子诊断。
    他甚至不认为母子两人得的是流感,只用了青霉素消炎和防止继发性感染,用了止痛灵降温、止头疼。
    只要炎症控制注体温降下来,呕吐的病症也可迎刃而解。
    刘启给她们开了三天的药,信誓旦旦的说道:“你们将我开的这些药都吃了,也许用不了三天就好了1
    刘启如此自信。
    索菲亚母子心安了。
    就连别林斯基也选择相信他,认为自己妻子和儿子的病很快就能好。
    别林斯基就这么将开的药拿走了,刘启没有做任何的质疑。
    索菲亚和丹尼尔是苏国专家的妻儿,她们免费看病不是应该的吗?
    别说刘启不记的有什么苏国专家家属看病优惠但不免费的规定,就算是有这种规定他也会视若无睹,不会给别林斯基要医药费的。
    别林斯基一家人离开之后周玲皱眉问道:“刘启,一般来说感冒的人呕吐的很少,可是她们母子两个居然都呕吐了,不会有什么古怪吧,你确定两人都只是感冒?”
    “当然,你别把苏国人看的多么特别,其实她们和咱们一样1刘启十分肯定的说道:“我在苏国待了几年呢,以前也给我的老师出过门诊,他们得的病和国内差不多。”
    丈夫如此自信。
    周玲不再说什么。
    索菲亚母子将三天的药都吃完了。
    索菲亚真的没事儿了,恢复了健康。
    只是。
    她儿子将三天的药吃完了依旧不见好,刘启思索着对过来复诊的索菲亚母子说道:“可能是丹尼尔年纪太小,我当时给他的药都是减量的,所以没有发挥作用,我再给他加重一点儿药量,夫人放心,这回你儿子的病肯定会好起来的,我保证1
    (本章完)


同类推荐: 不服管教的小太妹(np)普女可以不恶毒吗长吉(NPH强制暗黑)蛊惑(古言父女1v1,he,高辣)大雕的梦想死皮赖脸缠上反派后(1v1 h)隐秘 (公媳 H)HP食死徒们的共同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