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燃烧的海洋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三大定律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三大定律

    第二百七十九章三大定律
    做为宇宙人类之母,陆雯有两大特殊贡献。一在科技领域,主导开发了空间推进系统,也就是反重力场推进系统,为人类迈向宇宙深层空间打下了基础。二在人文领域,提出了宇宙社会学三大定律,为人类文明在进入宇宙深层空间之后,发现外星文明处理与外星文明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这两个重大贡献,缺一不可。
    对宇宙人类来说,前者是物资基础,后者是精神基础。
    如果陆雯只做出了其中一个贡献,她也不会获得后世的巨大肯定。
    即便在数百年之后,陆雯提出的宇宙社会学三大定律,依然被宇宙人类奉为处理外星文明的铁律。
    这三大定律是:
    一,外星文明依然适用适者生存的达尔文进化论。
    二,任何一种高度进化的文明都具有无限繁衍的倾向。
    三,不同文明在首次接触时总存在猜忌与恐惧。
    这三条定律,从根本上阐述了宇宙文明的本质。
    对这三大定律进行系统性解释,能够概括的归纳为:任何物种都只能在竞争以及内部竞争中发展壮大,进而衍生出智慧声明进一步发展成文明。这种通过竞争产生的文明,生存为第一要素,繁衍则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会在文明的各个阶段,都倾向于基于自然资源的无限化,而这种倾向将直接导致资源枯竭,因此资源将成为限制物种繁衍刺激物种内部竞争推动物种进化的关键因素。依赖于资源的发展方式,使任何进入宇宙阶段的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交往时,都以控制与获取资源为主要目的,而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以及竞争所导致的暴力文化倾向,必然会导致猜忌与恐惧,最终演变成文明之间的冲突,结果是宇宙文明依然适用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有了这三大定律,就不难理解该如何与外星文明交流了。
    对于人类来说,显然还过于弱小,任何一个能够来到太阳系的外星文明,都能轻而易举的毁灭人类。
    可以说,在宇宙文明这个阶段上,人类还是一个初生婴儿。
    这三大定律,从根本上指导了人类的宇宙探险活动。
    在最初阶段,这些探险活动几乎都是由中国单独承担的。特别是在最初五十年里,中国在宇航技术上的主导地位,使得中国几乎单独控制了人类的宇航活动,也就有效避免了毁灭件。
    当时,第一个影响就是成立了宇航事务委员会。
    名义上,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各个盟国共同参与空间站的建设工作,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宇航事业。实际上,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是防止其他任何国家开发掌握与利用反重力场推进技术,防止出现任何足以使人类灭亡的事件发生,系统全面的控制人类的宇航活动。
    该委员会的首任主席就是牧浩洋。
    这个时候,牧浩洋已经是中国大元帅了,而且战争部已经解散,总参谋部也改组成为参谋长会议。
    牧浩洋担任委员会主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采纳陆雯的建议,在小行星空间部署重力场波动探测器。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规模极为浩大的工程。
    小行星空间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分布在该空间内的数百万颗小行星,是一颗体积与质量比火星稍大一些的类地行星的遗留物,而这颗类地行星大约在三十亿年前,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发生了大爆炸,除了产生数百万颗小行星,还为太阳系贡献了更多的彗星。说得简单一些,大爆炸之后,径向速度在轨道面内的成了小行星,其余的成了彗星。
    这项工程是要在小行星空间内,部署大约一万二千台重力场波动探测器。探测器将无一例外的部署在某一颗较大的小行星比如谷神星附近,以小行星做屏障,监视太阳系内的重力场波动情况。
    最初的时候,牧浩洋觉得这项工程有点疯狂。
    要知道,在陆雯提出这项工程的时候,人类还没能再次登月,连飞往火星都只存在于计划之中。
    所幸的是,这项工程并不疯狂。
    二零五八年初,陆雯就拿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即利用建造国际空间站,定期向小行星空间发射重力场波动探测器。准确的说,是发射携带了重力场波动探测器的宇宙飞船,而这些飞船不会留在小行星空间内,将在释放出重力场波动探测器之后,对木星土星海王星与天王星这四颗巨行星科学探测,今后还将对冥王星与冥王星组成双行星系的卡戎星同初柯伊伯带的鸟神星与妊神星,以及更加遥远的奥尔特云进行科学探测。如果有可能,还将用来执行一些更加重要的宇航科学探测任务。比如,去搜寻那颗早有科学家预测,与地球处在同一轨道上,相差一百八十度即正好被太阳遮挡住的类地行星,即所谓的地球镜像行星。
    当然,最主要的探测任务,都集中在小行星空间内。
    对人类来说,最近的宝藏,很有可能就是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数百万颗小行星。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与灶神星等多颗较大的小行星,还预测一些小行星上拥有极为贵重的自然资源。比如,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美国的天文学家就探测到了一颗直径超过一百公里完全由铁矿石组成的小行星,或者说就是一块巨大的铁陨石,而其储存的铁元素,是地壳中全部铁矿储量的一万倍。还有科学家预测,小行星带里,很有可能有一颗或者多颗由重金属构成的小行星。对人类来说,这些不算太遥远的小行星,绝对是无价宝藏。
    可以说,小行星的巨大价值,根本无法用财富来衡量,更应该重视其对人类未来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比如,在飞往宇宙深处的时候,就可以在小行星带上建立前进基地,利用小行星上的资源生产与建造宇宙飞船。要知道,小行星的引力都非常小,宇航活动更加便捷,而且离处于太阳系中间的大行星非常近。
    陆雯的计划中,就将用大量宇宙飞船去探测小行星。
    所幸的是,这项工程虽然规模巨大,但是实施的难度并不大,特别是在重力场屏蔽材料的生产技术提高之后,基本上是一项简单的工业生产工作了。至于重力场波动探测器与运载飞船,都是无人操作的。
    当然,这项工程还推动了另外一项技术快速发展。
    这就是量子通信技术。
    在该工程中,最大的麻烦就是通信。如果使用传统的通信手段,那些部署在小行星空间的探测器发出的信息,要到一个小时甚至数个小时之后才能传回地球,而且通信设备的功率必须足够大,电磁波信号在传回地球的时候才有足够的强度,也才能被地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截获。
    如果有一种更加有效的通信手段,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毫无疑问,最有效的通信手段,就是量子通信技术。
    按照量子理论,两个相同的量子,不管间隔多远,其中一个量子发生变化,另外一个量子将立即发生变化,不受光速限制。也就是说,基于量子理论的通信技术,不再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不管空间距离有多远,都能在瞬间传递信息。
    问题是,攻克量子技术的难度,似乎比克服反重力场技术还要大。
    事实上,直到五十年之后,也就是一万二千套重力场波动探测器全部部署好之后,量子通信技术也没有问世。
    当然,不可否认,陆雯规划的工程,直接促成了人类在量子技术领域的大发展。
    后来,在国际空间站建成之后,由中国牵头三十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物理学实验中心项目就启动了,该项目的核心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造一个可以容纳一万名科学家的空间实验中心。更加疯狂的是,还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造一个环绕地球的高能粒子加速器
    后来,正是这个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使人类敲开了量子理论的大门。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烧钱的浩大工程。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在战后推行的基本国际政策,即通过大量烧钱的项目,消化掉在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在战后数十年内逐渐降低国家开支。
    所幸的是,巨大的科研投入,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
    只是,这种以科学探索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持续多久,绝对不是值得乐观的事情。
    要知道,在科学领域投入的海量资源,等于稀释了社会财富,也等于给经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发展模式迟早有一天会走到尽头。
    也正是如此,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多年之后,中国不得不公布在二零五七年获得的惊人发现。
    不管怎么说,科学探索永无尽头。
    在迈向宇宙深处的道路上,人类能够走出第一步,头号功臣就是陆雯。
    第二百七十九章三大定律
    第二百七十九章三大定律,到网址


同类推荐: 豪乳老师刘艳舅妈的不伦亲情草粉草到事业粉了病态强宠(1V1,强制爱)臣服(SM)囚于笼中(民国兄妹骨科 1v1 HE)我的青梅竹马是龙裔上岸(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