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我在古代当公主 第514页

第514页

    长平帝忽然觉得牙疼,闷声道,我不是让你穿的素净些?
    纪新雪闻言,似有若无的心虚顿时消散的干干净净,只剩下难以置信,我穿的还不够素净?
    长平帝察觉到纪新雪的不服气,气得笑出声,你哪里素净?
    鸦青色不素净?纪新雪举起手臂给长平帝看。
    日光照在袖口的暗纹处,特制的丝线闪过低调奢华的光芒,正好落在长平帝的眼中。
    长平帝冷笑,绣纹,素净?
    纪新雪理直气壮的挺胸抬头,今日是除夕宫宴,衣服上怎么能没有绣纹?你看大姐、二姐、四姐、六妹衣服上的绣纹,哪个不比我衣服上的图案用的丝线多?
    长平帝依言回想女儿们的衣服,发现纪新雪说的没错。
    相比纪新雪的衣服只有胸前和腰间有只彩凤,衣领和袖口都是暗纹。纪敏嫣等人的衣服,连手臂处都有花样不同的绣纹。
    他将目光转到纪新雪头上,头面,素净?
    只有个头冠,加上耳坠才不到二百两银子。纪新雪抬手扶住银制镶彩色珍珠的头冠,控诉道,您的扳指能换我五个头冠!
    长平帝闻言,将手背到身后,你可以不戴头冠。
    纪新雪目光幽幽的望着长平帝,如果不戴头冠,我站在姐妹中间,像不像捡破烂的小孩?
    他的姐妹们都是富婆,又没有收到要在除夕宫宴穿的素净的奇葩命令。不仅人人都戴头冠,还有步摇、钗环之类的副钗。
    发现长平帝盯着他腰间的红玉,纪新雪抢先道,你看阿姐她们唔唔唔!
    长平帝捂住纪新雪的嘴,开始后悔,刚才为什么要叫纪新雪过来。
    第109章
    回到开宴的大殿,纪新雪立刻发现,很多人趁着更衣的时间换了身衣服。
    原本大殿中只有千篇一律的红色和紫色,如今忽然多了鹅黄、翠绿、宝蓝还有娇柔淡雅的丁香色。
    公主!穿着朱红色长袍的郎君拦在纪新雪面前,白净的脸上蔓延整片绯红。视线触及到纪新雪的目光,仿佛被火焰灼烧似的立刻躲开,再悄悄抬起眼皮窥探纪新雪的表情。
    扭捏羞涩的模样不像是他拦住纪新雪的去路,反而像是纪新雪拦住他。
    纪新雪退后半步,他认识这个人,是户部尚书的嫡幼子,曾出现在纪敏嫣的择婿名单上。
    论家世、论气度、论才学,曹七郎都能算得上出众,堪称六边形战士,可惜纪敏嫣不喜欢他。
    纪靖柔曾在书信中抱怨过曹七郎不够主动,有召才会出现在纪敏嫣面前,可能户部尚书府无意让他做驸马。
    如今曹七郎满脸羞涩的挡住他的路
    纪新雪隔着衣服搓了搓小臂处越来越多的鸡皮疙瘩,勉强说了句敷衍曹七郎的话,我先入席,七郎君也早些入席。
    话毕,纪新雪飞快的绕过曹七郎,假装没听到曹七郎的呼唤,迈着优雅又不失速度的步伐,直奔他的坐席。
    然而曹七郎拦住纪新雪并成功与纪新雪搭话的过程,已经被所有将注意力放在纪新雪身上的人收入眼底。
    即使纪新雪专门选人少的地方走,仍旧无法避免再次被拦住。
    这次是穿着宝蓝色锦袍的郎君。
    安武公主,我是诚阳伯世子,能否在开席前与您说几句话?
    相比羞涩扭捏的曹七郎,诚阳伯世子热情大方,说话时亲昵的态度像是已经与纪新雪相识许久的友人似的自然。
    纪新雪冷淡的点了点头。
    勋贵之后彬彬有礼的来打招呼,他不能完全不给对方面子。
    况且诚阳伯世子的性格显然与羞涩腼腆的曹七郎不同,如果他故技重施,直接转身离开,诚阳伯世子很可能会追上来。
    反正最后吃亏的人不会是他
    纪新雪看向诚阳伯世子目光中,浮现几不可见的同情。
    对方最好别是抱着爱慕的心思来找他说话,容易心碎。
    诚阳伯世子丝毫不在意纪新雪的冷淡,笑道,公主刚从封地回到长安,可有不习惯的地方?
    纪新雪漫不经心的拨弄腰间悬挂的红玉,为避免诚阳伯世子将来心碎,故意夹枪带棒的道,本宫的根在长安,怎么可能不习惯长安的生活,诚阳伯世子慎言。
    公主恕罪,是臣失言。诚阳伯世子立刻认错,年后臣在百味楼设宴给公主赔罪,如何?
    不如何,你想得美。
    纪新雪原本还对诚阳伯世子拦住他的原因有所怀疑,如今已经差不多能确定,诚阳伯世子与之前满脸羞涩的曹七郎目的相同。
    他摇了摇头,本宫久未回长安,年后要去皇庄小住看望阿娘。
    答话的同时,纪新雪顺着诚阳伯世子的肩膀看向他的席位,虞珩不在,隔壁的纪靖柔在。
    他以目光规划奔向纪靖柔的路线,主动问道,还有事?
    看在除夕是个好日子的份上,再给诚阳伯世子问个问题的机会。
    诚阳伯世子仗着身上的爵位和至少能胜过半数同龄人的相貌和气度,走到哪里都能遇到主动与他搭话的人。
    --


同类推荐: 【快穿】睡了男主后我死遁了(NP高H)不小心撞见父亲与妹妹的情事后潘多拉的复仇(高干,nph)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这游戏也太真实了痴迷诱惑(女诱男、高H)顶级暴徒赤鸾(养父女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