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重生朱棣之子 第三十三章:利弊书(上)

第三十三章:利弊书(上)

    燕王行馆大门外。
    朱高煦刚刚出门,还未来得及登上驴车,身后便响起了马和的呼喊。
    “二公子!”
    “马总管如此着急寻我,可有要事?”
    朱高煦转过身,面露不悦道。
    马和喘着粗气连忙道:“奴婢听说二公子要出门,便一路狂奔,特地赶来护送。”
    朱高煦可不是傻子,马和身为燕王府内侍总管,若不经朱棣允许或授意,岂能自作主张跑出来?
    “你可想好了,不要后悔。”
    朱高煦皱着眉头说了一句,然后也不等马和回话,便抬腿登上驴车,命令康平出发。
    半个时辰后。
    乾清门外。
    “回皇孙殿下,陛下正在批阅奏章。”
    当值的内侍躬身向朱高煦传达了朱元璋的意思。
    历史上,朱高煦于洪武二十八年才受封为高阳郡王,虽然他穿越后历史已被改变,但他此时还未受封郡王,仍是皇孙身份。
    “劳烦内官禀告皇爷爷,就说我会一直在这等他处理完政务。”
    朱高煦毫不犹豫的说道。
    “殿下此言,可是折煞小的了,小的只是不入流的侍奉,当不得内官称呼。”
    年轻的内侍连忙躬身,十分谦虚的回道:“通禀之事,本就是小的职责所在,殿下不必客气。”
    朱高煦忽然对这个年轻的内侍产生了一丝好奇,不由得对其打量一番,便见此人身高约六尺,长相却平平无奇,不过气质非常独特,给人一种随和谦逊的感觉。
    “殿下稍候,小的这就去通禀。”内侍恭声道。
    朱高煦目送内侍离去说道:“有劳。”
    朱元璋以批阅奏章为理由拒绝见他,或许是猜出了他此行的目的。
    朱高煦身在局中,得失之心太重,忽略了朱元璋并没有年老愚钝,错以为朱元璋起了册立朱允炆为新任储君的念头。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到如今,他决定坚持等下去,绝不打退堂鼓。
    一个时辰之后。
    既不见刚才那位内侍回来,也不见其他侍者来传朱元璋的旨意,只有守门的护卫还站在那里。
    总之,等了这么久,朱高煦仍没有得到朱元璋的召见。
    被逼无奈的朱高煦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让马和帮他弄来了笔墨纸砚,趴在地上临时赶写了一份上千字的建言书。
    这份建言分别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册立朱棣、朱允炆为储君的利弊。
    当他拿着已经密封起来的建言书,再次来到在乾清门外时,之前的那名年轻内侍又出现了。
    “让殿下久等了。”
    内侍躬身行礼道:“陛下刚才小憩了一会,小的这才迟迟没有过来。”
    朱高煦点了点头,然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殿下,小的姓刘,名敬忠。”
    刘敬忠说到这里,从腰间解下腰牌,并双手将之奉到了朱高煦面前,道:“请殿下过目。”
    朱高煦扫了一眼腰牌,颔首道:“嗯。”
    待刘敬忠重新系好腰牌之后,他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接着说道:“劳烦刘侍奉将这份建言书呈给皇爷爷陛下。”
    “殿下不必客气,小的职责所在。”
    刘敬忠仍恭声道。
    旁边的守门护卫能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所以有些承诺的话朱高煦没法明说,但又不能不说,于是他只好说道:“刘侍奉做的事,我心里有数。”
    刘敬忠并不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
    他知道朱高煦受朱元璋疼爱,又是燕王府的二公子,而燕王在不久的将来极可能会成为新一任储君,因此与朱高煦为善,也是为了他本人的前途着想。
    “殿下稍后,小的这就去。”刘敬忠恭声道。
    片刻后,朱高煦的建言书出现在了朱元璋的御案上。
    听说是朱高煦趴在乾清门外的地上临时赶写,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虽然很想迫不及待的拆开看看,但他却忍住了,并将刘敬忠唤了回来。
    “你去传个口谕给他,就说你小子给咱滚回去老实待着,不要乱来,咱还没有老糊涂。”
    刘敬忠恭声称是,行了一礼,便恭敬的退了下去。
    对于朱高煦的来意,朱元璋心知肚明,大明储君的人选必须尽快定下,耽误的越久,对朝局的影响就越大,江山社稷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的越多。
    就眼下这个局面而言,朱元璋之所以没有册立朱棣为储君,是因为他对朱标的执念在作祟,以至于令其思绪繁杂,妄想纷纭。
    他想过朱允炆的不育之疾在未来得到了治愈,还想过从朱允炆的几个弟弟当中挑选一人进行培养,甚至想过把朱高煦过继给朱标。
    当然,以上这些想法他没有跟任何人说过,他也知道此等想法皆是头脑不受控制的胡思乱想,而且每个想法实施起来都会对大明的未来产生不可控制的巨大影响,极端情况下,大明甚至会二世而亡。
    因为有所顾忌,所以朱元璋才会犹豫不决,内心纠结。
    言归正传。
    望着刘敬忠合上殿门退下后,朱元璋伸了一个懒腰,然后不急不慢的拆开那封书信,读了起来,接着便紧蹙眉头,露出了一副严肃的面容。
    “孙臣朱高煦至诚上奏:皇爷爷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创立泱泱大明,从一介布衣至开国帝王,千古未有,可谓英明神武,盖世无双。正因如此,皇爷爷欲择优者继承基业,乃天经地义之事。”
    “然,选继业者一事,虽为天子家事,但天子之家事何尝不是国事?为孙者,当为自家爷爷着想,为臣者,当为君分忧,而储君乃国本,若选择不当,必会动摇社稷。”
    “孙臣以旁观者之立场,试言立吴郡王、燕王之利弊。若因孙臣措辞不当,惹皇爷爷陛下生气,孙臣甘愿受罚。”
    “若立吴郡王,有两利五弊。”
    “立之则等于承认其嫡出之身份,为后世立规矩,此利一也。”
    “立之则表明嫡长子之子继承权大于嫡次子、孙,为后世定制度,此利二也。”
    关于嫡庶之区别,历史上有很多例子,争议也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汉武帝。
    当汉武帝的生母受封为皇后之后,他便成了嫡长子,而其生母未被立后之前,他是庶子。
    简而言之,立后之后,皇后所出的儿子才是嫡子。
    若废了皇后,那么嫡子的身份将不存在。
    若皇后病逝,其子仍是嫡子,除非先皇后无子,另立皇后。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会有此一说。
    “若吴郡王将来继位,为示天子威严,必然弱宗藩而强皇权,诸藩岂会坐以待毙?双方难免武力对抗,从而引发社稷动乱,子孙相残,此弊一也。”


同类推荐: 潘多拉的复仇(高干,nph)被前男友他爸强肏(NP,重口,高H)【快穿】睡了男主后我死遁了(NP高H)不小心撞见父亲与妹妹的情事后这游戏也太真实了痴迷诱惑(女诱男、高H)顶级暴徒赤鸾(养父女 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