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大时代的中华梦 第461章 燕京地标

第461章 燕京地标

    川省视察结束之后,韦珣没有继续滞留,因为随着年关将近,内阁的财政预算会议还需要他在场。
    如果不是没有时间,他可能还想到关中看看。
    关中是华夏的腹心,也是华夏文明从零散到统一并走向辉煌的起点。
    不过人不去不代表韦珣不关心关中的生态治理。
    不论是陇西的山岭还是陕北的黄土高原,植树造林的效果虽然还未体现,但韦珣却能从一张张灰白色的照片中看到当地干部的努力。
    这些照片都是韦珣的侍从室侍从带人到现场拍摄的,林林总总四百多张。
    照片上都是球后光溜溜的小树苗,仅有膝盖搞,这些耐寒耐旱的树苗或许还需要十年以上才能成为小树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保水保林,遏止环境恶化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但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家大事。
    在内西北四省的甘陕宁青及外西北的北庭、昆仑、伊丽三省,植树造林是比搞经济搞建设更重要的事情。
    当然,植树造林不是盲目的种植所谓的耐寒耐旱植物。
    因为植物本身就吸收和挥发大量的水分,选择适宜的树木灌木合理的搭配才是根本。
    而植树造林的成果和成绩都是做不得假的,哪怕不去视察,一张张照片就能让韦珣知道干部是否努力。
    想要让西北恢复一定的生态,时间绝对是漫长的,需要两三代人才能初有成效。
    为此韦珣还将惊蛰定位华夏的植树节,各地方的部门、企业、学校,都要力所能及的进行植树活动。
    这个活动可不是种了就行,而是以林区划分,安排退役伤残士兵进行管理。
    而当地的武装部,每月也会进行拉练野营的同时抽出一两天的时间去浇水除草。
    也就是西北这样不用承担太大的国防责任的省份才能推行武装部协助植树造林的活动。
    原因就是近几年来,关中和陇西的人口移民了四成,人口的减少意味着兵役的兵源减少。
    火车专列上,韦珣看完一堆照片之后,闭目靠在座椅上。
    何应钦和谢益见此,默默的退到两边。
    等五天的韦珣反反复复的半醒半睡之后,总算到了燕京。
    此时的燕京正在下雪,临近燕京新城郊外时,车道上已经是车水马龙。
    沥青的路面,行车道上满是各式的汽车,不过数量还不至于堵车。
    相比汽车的快速穿行,慢悠悠却将整个非机动车道占据的自行车是华夏燕京如今独特的标志。
    来来往往的人流见到警车开道的庞大车队,都纷纷驻足观望。
    这种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但他们依旧对车内的大人物是谁充满了好奇和猜测。
    等停到燕京新城的帝国大道,何应钦才低声说道:“陛下,到市中心了。”
    闻言,韦珣睁开眼睛,轻揉了几下眼睛和太阳穴。
    此时车队正在一个十字路口,也是华夏京都的帝国大道和礼仪大道的交汇点。
    旁边是已经初步建设完毕的帝国广场,甚至韦珣还看见了一排排的浮雕。
    位于燕京新城中心的帝国广场占地面积比承天场还要大上三倍。
    这里是华夏燕京市兴建的第一批地标建筑之一。
    华夏的第一批地标建筑包括帝国广场、帝国大厦、华夏燕京博物馆三个大型建筑物。
    帝国广场是一个巨大的八卦阵,按照华夏的八卦方位排列,然后将华夏从三皇五帝到如今的华夏各种大事件以浮雕展现。
    它不仅是华夏展现华夏文明史的广场,更是华夏向世界展现文明的展览馆。
    在它的对面就是华夏燕京博物馆,里面划分了帝王馆、名臣馆、名将馆、厚德馆、佞臣馆、天工馆、民族馆以及珍宝馆。
    不仅展现了华夏文明从古至今的发明创造,还将华夏历朝历代的大人物都铸以铜像,书以成就。
    像是帝王馆,名臣馆、名将馆都是以历史人物为主,厚德馆则均是华夏历史上的贤德之人。佞臣馆则是以各朝叛国佞臣为主,和厚德馆、名臣馆、名将馆形成鲜明的对比。
    天工馆和珍宝馆则是展览华夏的发明创造和凝聚匠人心力的珍宝古玩。
    纳历史之底蕴,汇中华之传承,展华夏之风采。
    这十八个字是对华夏燕京博物馆的内容体现,就连对面的帝国广场的称呼,也是外馆,即燕京博物馆外馆,也称浮雕事件馆。
    即便是不了解华夏文明的外国人,只要在两个地方走上一圈,也会对华夏文明了解个七七八八。
    在两个地标建筑的正北方,是华夏目前最高的建筑,帝国大厦。
    虽然被称呼帝国大厦,实则却只有九层。
    说文解字: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凡九之属皆从。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九层高的庞大建筑在这个时代也的确可以称为大厦了。
    整个帝国大厦分三栋,分别被命名为天字楼地字楼和人字楼。
    算不得辉煌,也算不得高耸,但却是燕京的商贸中心。
    人字楼的华夏酒店,地字楼的京都商贸城,天字楼的科技楼涵盖了旅居、购物以及商贸活动。
    尤其是科技楼,更是未来华夏向外界展现科技成果的大楼。
    三大地标建筑其中帝国广场和燕京博物馆是国家出资打造,帝国大厦则是皇室出资打造。
    以品字形中间三层六层以桥梁连接,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喷泉。
    三大地标预计将会在1914年全面完成,前后耗费四年时间,累计总耗资一亿六千万华元。
    当然,这些钱财都是向银行抵押才获得的修建的资金。
    以处于燕京的地理位置,未来更是旅游购物的中心,仅仅是未来附带的各种收入都能在短时间内偿还。
    韦珣可不是慈禧老妖婆为一己私欲才兴建颐和园,目的是为了展现华夏的国力,展现华夏的文化,顺带着将燕京新城区的核心地带打造成一个商贸中心。
    因为随着燕京新城和燕京旧城的差异化发展,燕京旧城因为各个景区和紫禁城,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城中的居民依靠店铺门面楼房开办酒店、超市、娱乐场所获得不错的收益,燕京则多以企业办公为主。
    内阁为了增强燕京新城的人流量,这才下定决心建设燕京博物馆,和在紫禁城的华夏博物馆竞争,同时发展商贸圈。


同类推荐: 难防(np)重生年代文空间在手灼烧纯白(校园1v1 H)热潮与冰川[校园1V2]坏小孩【姨甥H】生而为欲染指(1v1追妻H)乖乖【校园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