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异世界征服手册 第二百四十六章 第一代杂交稻米雏形(下)

第二百四十六章 第一代杂交稻米雏形(下)

    育种中心内,向华对林立介绍道:
    “林院士,您可能不太了解,在咱们本土,水稻一共分成重穗型、多穗型和大穗型三种。
    其中合适用于杂交育种的是重穗型,而大穗型水稻虽然也有相关技术储备,但实际上大多被运用到了玉米和小麦上。
    至于多穗型则因为抗倒伏能力差,无论是市场还是科研方面都有些脱节了。
    这类品种种肯定还是有人种,不过在行业中的保有率已经不是很高了。”
    眼见林立点头示意自己明白,向华掰下一截水稻的稻穗递给他,继续道:
    “目前大莫界已知的水稻品种一共有二十三种,基本上都是多穗型的。
    像我手上的这种便是未杂交的四号稻种,产量低、果实干瘪、抗倒伏抗和抗病性都很差。
    唯一的有点就是成熟时间早,哪怕没有灵蝶辅助,它的成熟期也能达到75天左右。”
    林立接过稻穗,用手指捏了捏。
    结果他手指刚稍稍用力,稻穗上的穗粒便脱了下来,轻飘飘的落到了他穿着的那双鸿星尔克上。
    林立的眉头顿时便是一皱。
    别看他现在是国内顶尖的生物学权威,生活上标准的院士待遇,甚至还配备了专门的助理和实验室,哪怕不动歪脑子一年的正当收入也能达到千万级。
    但在小时候,林立可是实打实的农村娃。
    他出生在70年代的赣鄱大地,童年时候上过山下过水,背过木柴也种过水稻。
    快乐肯定有,但更多的还是生活的苦涩。
    虽然如今你在林立的脸上早已看不出昔日那个农村娃的痕迹,一口可能进化成“表锅沃粗来了”的口音也在前往北方读大学期间给纠正了过来。
    但一些基本的农业常识还是无法磨灭的存在了他的记忆之中。
    这就像自行车一样,哪怕你十多年没碰过车把子,但只要左脚那么一蹬踏板,照样顺顺当当的能骑的飞快。
    已然成为了一种本能。
    因此在摸到稻穗的一瞬间,林立心中便下意识的冒出了一个判断:
    这种稻穗产量肯定不高,同时非常容易倒伏。
    所谓倒伏,指的是指直立生长的作物因风雹、暴雨等自然因素或外力影响发生成片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现象。
    倒伏会导致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获困难。
    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严重倒伏时,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可能造成绝收。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种四号稻种都是属于垃圾中的垃圾。
    而正是这种堪称废物的稻种,却是大莫界最常见的作物之一。
    由此可见大莫界的粮荒有多严重了。
    见林立的表情有些复杂,向华继续说道:
    “林院士,四号稻种最低的产值是一亩地二十多公斤,最高的大约是一百公斤,平均产量大概是四十到五十公斤上下。
    此外,就算是被大莫界农民抛弃的120-140天成熟期的稻种,产量最多也就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平均八十公斤多点。”
    比较了解土地概念的同学应该知道。
    土地一般分为高产田和低产田,二者的概念从字面上就能理解。
    而纵使是向华所说的高产田产量,与本土对比也完全不够看。
    这里的不够看不仅是指现代,还包括古代。
    先说说本土古代的情况吧。
    《管子·轻重甲》记载了春秋时代的水稻产量:
    “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
    也就是一户人家一年耕种100亩地,总守成不超过20锺。
    春秋战国的亩很小,三亩半相当于现在一亩,管子说的百亩实际上只有30亩。
    “锺”是容量单位,可容130公升,能装稻谷80公斤,20锺即1600公斤。
    30亩耕地总共产出1600公斤,平均亩产53公斤。
    这差不多就是战国时期的平均值。
    而除了管子外,嵇康《养生论》则记载了魏晋时期的产量:
    “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也就是说一亩地如果能收10斛粮,那就属于高产了。
    魏晋的亩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大,大约一亩半等于现在一市亩。
    当时一亩收10斛,等于一市亩收15斛。
    当时15斛是多少呢?——折合现在150公升,能装稻90公斤。
    也就是说,魏晋时期的高产田可以做到亩产90公斤。
    再往后便不再详尽叙述,直接以农业遗产研究室闵宗殿先生发表论文《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为例,纪录了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亩产:
    唐朝亩产138公斤;
    宋朝亩产225公斤;
    明朝亩产333公斤;
    清朝亩产278公斤。
    当然了。
    每个朝代主要的粮食并不一定是水稻,因此精准到水稻品种的产量方面肯定是有误差的。
    但这种对比本身就没指望去对着个位数比较,直接对比百位数这个量级就足够了。
    如果说大莫界民生基础对标的是秦汉时期,那么其粮食水平可能只能达到春秋时期的水准。
    至于现今本土的粮食产量,那就更恐怖了。
    那种超级杂交水稻属于储备粮可以先不做比较,哪怕仅仅是普通的高产食用水稻,亩产也能随便达到800-1000公斤。
    也就是说一亩地的本土产量,可以达到40亩大莫界土地的种植效果。
    这样一对比,就能看出大莫界的种植业有多贫瘠与滞后了。
    而与粮食产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莫界的人口数目。
    大莫界的人口基数其实并不少,虽然一座城池的规模有限,但别忘了,大莫界的疆域其实是非常广阔的。
    例如紫琼城的辐射范围,差不多是以一千公里为半径的圆形。
    搁本土那边,也就是从魔都到天腐...咳咳,天府城的直线距离为直径画圆。
    而这种疆域才南域的六分之一而已呢。
    大莫界并不是一个集权性质的国家,因此真要对标的话应该对标的是“地球”这个层级。
    所以大莫界面积广人口多并没什么好奇怪的。
    而这种情况下种植业极度不发达,整个世界基础民生的困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随后向华将林立带到了另一块区域,距离四号稻种仅有一墙之隔。
    不过与隔壁邻居截然不同的是,这处区域中水稻的稻穗要壮硕许多——只要不是霓虹那群身残志坚的瞎眼裁判,一般人都能很简单的分辨出这点。
    来到这里后,林立有些明悟的看向向华:
    “向研究员,莫非这就是......”
    向华朝他点点头,肯定了林立的猜测:
    “没错,这就是我们培育出来的大莫界第一代杂交水稻,后稷一号。
    现在后稷一号的亩产能已经达到了两百多公斤,虽然和本土比起来差距还非常明显,但多少也赶上了古代鼎盛王朝的水准。”
    林立赞许的点点头,随后脸上露出一丝好奇,问道:
    “向研究员,你们是怎么培育出这种稻种的?”
    向华笑了笑,在来之前他就准备过相关腹稿,便介绍道:
    “由于大莫界一次昼夜轮换便是168小时的缘故,许多大莫界的农作物都具备了对应这种情况的特性,物竞天择嘛。
    也正因如此,它们是无法与本土优质品种进行杂交嫁接的,本土的农作物短期内也无法在大莫界种植。
    因此我们的整个项目都是以大莫界的农作物进行杂交。”
    接着向华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些感叹的说道:
    “水稻这个东西很奇特,它是雌雄同体的一种作物,如果不进行干预,它们会自花授粉,根本没办法跟别的水稻杂交。
    在本土那边,早些年由于技术手段不发达,老师最开始是找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也就是女儿稻进行杂交。
    老师他当初用了整整五年时间,总共也才拿到6株天然的女儿稻。
    之后他再为这些不育株找寻合适的雄性株,这一找,又是六年。
    一下就是整整十一年的时间呐...人生有几个十一年?”
    林立闻言,脸色不由有些沉重:
    “向研究员,莫非你们在大莫界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向华闻言摇了摇头,笑道:
    “现在比以前要简单多了,本土那边人工除雄蕊的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能够应对大部分的情况。
    而大莫界这边还多了神念这东西的协助,可以很轻松的找到不育株。
    例如后稷一号便是如此。
    在老师用神念找出合适的孤本稻种后,我们对其进行了不同株种的授粉杂交,再由灵蝶协助生长,最终便有了您看到的这些一代种。
    我们接下来将以这些一代种为主攻方向,进一步优化出更合适的稻种。”
    林立赞许的点点头,正要说些什么,忽然反应了过来:
    “等等,你是说......原老的神念?”
    向华朝他笑了笑,点点头:
    “没错,老师已经突破练气四层了,身子骨都好了不少呢。
    哦对了,他之前还说了。
    要是没见到他本人,那就代表他在休息或者带小默去玩儿了,让我记得和您说一声,一切都好。”
    ......
    注:
    月末最后一天,求月票,双倍啊啊啊啊啊!!!


同类推荐: (gb)暗夜无归(高h)在色情游戏里被迫直播高潮(西幻 人外 nph)变成剥削阶级的勇者懒得拯救世界(西幻np)双穴少女和她的触手男友如果人外控痴女成为了勇者大人我的属性修行人生快穿黑化:病娇哥哥,坏透了!火神冰仙